基于国际分工视角的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attlecat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一国的立国之本。随着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越来越频繁,制造业的产业升级一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国纷纷重视本国制造业的回归。对于制造业融入全球价值链,提升制造业的水平,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各国都关心的话题。那么,我国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时,会对制造业本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又是如何作用于制造业升级的?我国制造业未来的转型升级路径又如何?本文通过对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与产业升级的理论进行整合分析,从增加值的角度入手,利用投入产出法计算出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时所创造的国内增加值,进一步衡量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文章首先基于被困因素模型、替代性创新模型以及组合模型等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模型和产业升级理论,对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对制造业产业升级进行理论层面的分析;其次,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和理论基础,计算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产生的国内增加值的数据,并且与世界上主要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同时确定影响制造业产业升级的主要因素包括垂直专业化水平、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出口依存度;接下来文章通过建立两个方程,从增加值和垂直专业化水平两个角度,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考察2000-2014年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时对产业内和产业间升级的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第一,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产业间升级。然而,对于要素密集度不同的制造业,其参与国际分工对其制造业本身的升级影响程度不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第二,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对产业内升级的作用不明显。在不区分制造业类型的情况下,垂直专业化水平对于制造业产业内升级的影响作用的显著的,但是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对产业内升级的影响与预期符号相反。第三,综合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影响产业间和产业内两种产业升级路径来看,制造业在参与国际分工时,由于制造业本身行业性质的差异,对于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也不同。针对上述结论,本文的政策建议为: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及其他地区转移的步伐。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推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减少对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扩大国内需求。努力提高职工技术熟练程度以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
其他文献
当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成品油售价持续下调,炼化企业通过内部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DQ炼化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随着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施,我国电力行业多年来保持了高速发展势头,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过在电价制定、节能降耗、电网配置及市场化改革方面
钻机转盘可以为钻具提供必要的扭矩、转速等条件,是钻机钻机三大工作机之一。本文研究了煤层气用钻机的转盘设计,在整体设计的基础上,分别对轴承、齿轮等转盘重要结构的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因
<正>电价交叉补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在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具有其一定合理性,但由于历史阶段诸多因素积累,当前我国电价体系交叉补贴范围较大、补贴程度较深,
本论文介绍了美国海外军事行动中用于士兵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遗产资源保护扑克"及其三种版本,在战争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背景下,分析与总结其整体设计、文保信息传达及针对
跨企业制造单元构建与调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实施中不仅受到各种设备资源、工序工艺关系的约束,而且要具备抵抗不确定干扰因素的能力,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保证“多、快
根植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江苏沃土,上溯宋明清,下续近现代,卓有建树的教育大家、教学名师如群星璀璨,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主张形成了苏派教学系列理论与风格。面对"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