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目前人类对于乳腺癌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乳腺癌依旧是每个成年女性都需要警惕的健康问题之一,其发病率在最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截止目前,与乳腺癌相关的肿瘤标志物不多且灵敏度不高,不能很好的反映乳腺癌的进展情况。然而国内外研究发现催乳素(PR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于乳腺癌发生和进展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耐药及复发和转移有关。目前国内外关于PRL、VEGF和乳腺癌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具体和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怎样的关系,尤其是PRL对乳腺癌的影响,还没有统一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收集大量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PRL、VEGF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并讨论PRL、VEGF在乳腺癌的进展中起到的作用,为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收集2013年9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入院的327例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绝经状态、肿瘤的大小、病理类型、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确诊时测得的血清PRL和血清VEGF等。同时收集相同时期内33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清PRL和血清VEGF在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的差异以及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中的差异。并根据患者确诊时的血清PRL和血清VEGF的中位数将患者分别分为高PRL组和低PRL组、高VEGF组和低VEGF组,通过患者门诊复查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12月31日,统计所有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DFS(无病生存期)及OS(总生存期),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PRL分组和不同VEGF分组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乳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结果(1)乳腺癌患者的血清PRL和血清VEGF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32.5±14.6ng/m L vs.11.9±4.5ng/m L,241.3±91.2pg/m L vs.67.1±28.3pg/m L,P均<0.001)。(2)乳腺癌患者的血清PRL与患者的绝经状态、病理类型、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状态有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均无关(P均>0.05)。未绝经患者的血清PRL高于已绝经患者(37.4±16.1ng/m L vs.26.8±11.3ng/m L,P<0.001)、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PRL高于非浸润性患者(33.4±15.3ng/m L vs.15.0±6.7ng/m L,P<0.001)、TNM分期I II期患者的血清PRL高于II期和I(或0)期患者(40.6±17.2ng/m L vs.31.9±14.0ng/m L,40.6±17.2ng/m L vs.18.7±6.9ng/m L,P均<0.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PR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6.7±15.9ng/m L vs.28.8±12.4ng/m L,P<0.001)。(3)乳腺癌患者的血清VEGF与患者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子分型有关(P均<0.05),与年龄、绝经状态、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P均>0.05)。肿瘤直径≥2cm患者的血清VEGF高于<2cm的患者(273.1±106.4pg/m L vs.184.2±74.1pg/m L,P<0.001)、组织学分级III级患者血清VEGF高于II级和I级的患者(268.0±104.3pg/m L vs.238.1±92.6pg/m L,268.0±104.3pg/m L vs.177.5±62.1pg/m L P均<0.001)、TNM分期III期患者的血清VEGF高于II期和I(或0)期的患者(301.2±121.5pg/m L vs.232.7±89.8pg/m L,301.2±121.5pg/m L vs.152.9±57.4pg/m L,P均<0.001)、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血清VEGF高于非浸润性患者(245.3±95.2pg/m L vs.163.8±52.9pg/m L,P<0.001)、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的患者的血清VEGF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的患者(P均<0.001)。(4)乳腺癌患者的血清PRL和血清VEGF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684,P=0.042)。(5)327例乳腺癌患者随访时间的范围是:26月~71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至随访结束时,发生转移的患者共21例(6.4%),死亡的患者共12例(3.7%)。患者的3年DFS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清PRL、血清VEGF有关(P均<0.05)。患者的3年OS与TNM分期、分子分型、血清PRL、血清VEGF有关(P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高PRL组患者的3年DFS及3年OS均低于低PRL组患者(90.9%vs.98.2%,P=0.004;93.9%vs.99.4%,P=0.006),高VEGF组患者的3年DFS及3年OS均低于低VEGF组患者(91.5%vs.97.5%,P=0.016;94.5%vs.98.8%,P=0.033)。(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TNM分期(P=0.014)、分子分型(P=0.025)、高血清PRL(P<0.001)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血清PRL和血清VEGF在乳腺癌患者和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为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提供一定的帮助。(2)血清PRL和血清VEGF的与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未绝经、病理类型为浸润性乳腺癌、TNM分期高、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的血清PRL较高。肿瘤直径大、组织学分级差、TNM分期高、浸润性乳腺癌、分子分型为Her-2过表达型及Basal-like型患者的血清VEGF较高。(3)单因素分析提示确诊时的高血清PRL、高血清VEGF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与有关。高血清PRL还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