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湘西金矿成矿系统研究,结合矿山生产实际需要,主要开展了矿床成矿系统的要素构成和基本特征、矿床成矿系统的成矿机理及矿床深边部成矿远景等三个方面的科研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七个方面:一、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资料,认为湘西金矿床所处的成矿区域是一个矿床成矿系统,主要由元古界地层、矿床成矿构造系统、成矿热液和湘西金矿床等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经历了武陵运动和雪峰运动的长期地质演化过程.二、通过研究元古界地层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元古界地层是与湘西金矿有成因联系的含矿变质建造.三、通过研究矿床成矿系统中的各种构造的特征和相互进空关系,建立了矿床成矿构造系统.四、研究了成矿热液的物质成分和物理化学特征,认为成矿热液的成矿物质来自元古界地层,成矿流体以变质水为主,后期的地下水加入.五,研究矿床特征表明,湘西金矿床是矿床成矿系统内唯一的大型Au-Sb-W共生矿床,太物成分以石英、白(黑)钨矿、黄铁矿、自然金、辉锑矿为主,赋存于具构造扩容的层间剪切带经液压致裂和液压扩大容改造形成的矿床容矿构造系统中,具有分段富集规律.矿床为有地下水参与的中低温变质热液类型,形成于雪峰运动早期.六、研究矿床成矿系统的成矿地质条件后认为,湘西金矿床是在雪身运动过程中,元古界含矿的在成矿物质被活化形成矿矿热液并在构造动力的驱动下大量集中于矿床容矿构造系统中而发生构造动力成矿作用的产物.七、通过矿床深边部成矿远景分析,确定在沃溪大断层和已发现矿脉组之间的沃溪复背斜北翼板溪群地层中存在未发现的含矿层间剪切带,成矿远景较大,而鱼儿山~红岩溪—带成矿远景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