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70年代早期以来,西方人群中食管腺癌的发病率急剧上升。相反,相同人群中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却在下降。数十年来,流行病学研究对于食管癌的发展给出了独到的见解。这些研究确认了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吸烟是食管腺癌发病的几大危险因素,而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减小食管腺癌的患病几率。对于食管鳞状细胞癌,酒精刺激和吸烟几乎是所有病例的潜在诱因。这里我们通过综合分析美国国家癌症监管所,流行病学和End Results(SEER)项目的多种数据,来讨论食管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并以现有的认识总结食管癌的危险因素。Src蛋白家族成员是由原癌基因编码的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Src蛋白的异常表达与激活在实体瘤中十分常见,并且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正因为如此,现在有不下50种针对至少14种实体瘤的Src抑制剂类药物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在此,我们简要介绍Src抑制剂类药物的临床作用原理及包括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的临床发展与应用前景。同时,由于当前应用Src抑制剂治疗肿瘤还处于非常基础的阶段,研究Src蛋白及其家族成员在肿瘤发展,药物抗性,上皮间充质化(EMT)等肿瘤进展相关分子机制将会对设计应用这些抗肿瘤药物产生重要影响。m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0-22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分子。最初因为能够在线虫早期发育中发挥调控作用而被发现。科学家们对miRNA-mRNA之间是如何互相识别的机制的认识是:miRNA能够在mRNA的3’-非翻译区互补配对结合(3’-UTR,3’-untranslated regions),并且这种识别机制是miRNA抑制mRNA翻译所必需的。基于miRNA能够在发育过程中调节基因表达,发现mi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不让人惊奇。近年来,miRNA被证明在多种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包括细胞分化,发育,凋亡,细胞周期调控等。事实上,截止至2015年,有超过5000篇已发表的文章证明miRNA确实和各种类型的癌症相关。最开始针对miRNA展开肿瘤学研究是因为某些miRNA在特定肿瘤中表达量显著升高/降低。目前针对miRNA的肿瘤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1.针对特定类型肿瘤的miRNA表达谱作为诊断之用;2.在肿瘤的发生中某个特定miRNA升高/降低的机制;3.miRNA和mRNA相互作用调节肿瘤生长的机制;4.肿瘤组织内部的miRNA表达谱;5.miRNA作为生物分子可否用来治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