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高校体育教育教育专业作为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母机”,理应主动适应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的需要,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体育教师。为培养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教师“一专多能”的教学需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设置的篮球课程分为篮球普修课程和篮球专修课程。篮球普修课程是每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术科课程,其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多能”的需要。学生通过篮球普修课程的学习,积累专业知识和技能,以篮球运动作为健身育人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今后教书育人,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夯实专业基础;而篮球专修课程是为那些具有篮球运动专长的学生开设的术科课程,学生通过篮球专修课程的学习,可以从事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篮球教学,抑或组织学校篮球队训练和竞赛等,可见,学习篮球普修课和专修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基础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篮球普修课程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采用等方面,能否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他们毕业生后从师任教的需要,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领域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福建省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普修课程教学现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提高教师对篮球普修课程性质的认识,师生共同明确篮球普修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指向,是提高教学质量应考虑的问题。2、学生学习篮球普修课程,其篮球基础、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教师应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的问题,在原有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此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篮球普修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在重点安排篮球技术教学比重的基础上,也要考虑教学能力培养的比重,并结合篮球运动所具有的“健身育体”的功能和价值进行教学,以适应今后中小学篮球教学的需要。4、篮球普修课教学评价不应只考虑终结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也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把学生学习的进步过程及学习态度纳入到评价指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