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前瞻性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术与传统椎板开窗术在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近期疗效,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搜集益阳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自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入院诊断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共计46例。分配到两组,其中观察组23例,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对照组23例,给予传统椎板开窗术治疗。手术前常规记录两组病例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岁)、病程(月)、病变节段等资料),术后记录两组病例手术指标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卧床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记录手术前、出院时、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数据,在末次随访时(术后6个月)记录改良Macnab疗效评分数据,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时的肌电图检查指标(胫神经、腓总神经NCV和F波潜伏期)数据,最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课题4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结果显示:1、术前两组性别、年龄(岁)、病程(月)、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VAS、ODI功能评分以及腓总神经、胫神经NCV及胫神经F波潜伏期的变化数据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2、术中两组的手术时间(min)、手术中出血量(ml)、手术后卧床时间(h)、手术后住院时间(d)等数据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术后两组的出院时VAS评分数据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VAS评分数据P值>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两组出院时、术后一个月、术后三个月ODI评分数据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术后6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其中观察组优16,良6,可1,差0,总体优良率为95.65%,对照组优13,良7,可3,差0,总体优良率为86.9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搜集两组病例患肢术后三月胫神经、腓总神经NCV及胫神经F波潜伏期的变化数据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搜集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数据得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PTED和FD技术对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均能安全、可靠的应用于临床;3.PTED技术在近期疼痛缓解、功能改善等疗效评价方面具有优势;4.PTED术较FD术具备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卧床时间更少、术后康复更快的优点。PTED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单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症理想术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