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总体的星丛——阿多诺《美学理论》的文本学解读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是对阿多诺的《美学理论》进行的一种文本学解读。论文试图进入《美学理论》这座迷宫,就其涉及美学的两大主要领域——美和艺术,来对这一文本进行内在地阐发。行文中以《美学理论》为蓝本,从美学史上的基本命题和重要问题出发,以问题带议论,力求历史地、客观地对被论对象进行剖析。 本文认为阿多诺是着意于一种批判性的辩证态度,而显出其理论上的否定性特色,并追溯到《启蒙辩证法》中的社会批判和《否定的辩证法》中的哲学批判。认为前者是对总体性社会的否定性辩证,后者是对传统体系哲学的否定性辩证。这种独特的思辨方式呈现为一种非总体的“星丛”模式。 与此相对应,《美学理论》这一文本形成美学问题的张力场,阿多诺在此是在美学的历史和现实之中展开批判。通过对美学现状的考察,立足于美与真的关系来阐发美学之必要,同时从理论思维的根本方法上昭示出一条辩证的复兴之路。 此种方法渗透到美学中来重释美学,从对美和美感的分析中对“美的艺术的哲学”进行辩难:同时延伸到艺术领域去再论艺术,从艺术与艺术品、创作与欣赏等方而,对艺术的审美理论加以译解。 最后在艺术史上思考艺术起源本身的问题,从对古典艺术的范型样式和现代艺术的黑色理想的辨析中衍生出艺术的真实意义。
其他文献
“新时期”文学相当浓厚的政治性,表明这个阶段的文学写作必然受着国家意识形态的“传唤”,与政治共谋。而“新时期”这个身份认同重组的时代,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身份认同写作
期刊
本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萧绎诗赋作了三个方面的研究,以期厘清萧绎诗赋存佚情况、部分作品的写作时期,力图改正萧绎诗赋在后世传写的错误,使之接近原本。  文章共分三部分:  第
中古时期是汉语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汉语发展史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动相补语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木文丰要从共时层而探讨动相补语的用法,考虑到动相补语至今仍是一个不十分
徐釚是清初著名的词人、词论家、诗论家。本文尝试在阅读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对系统的研究,力图客观的评价徐釚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和影响。本文由引言、正文、结
本文抓住《释名》“因声求义”的核心内容,在前人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并经过本人诸多独立的分析和研究,从“同字为训、异体字为训、通假字为训、声符字释形声字、形声字释声符字、
本文试图用中介语理论,辨析德宏傣族学习汉语普通话的实际状况,尤其是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对汉语普通话的民族变体进行一定程度的、共时的、系统的描写和解释。拟以德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