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调查了福州市区周边农业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污染状况,并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2)研究了菲(Phe)和芘(Pyr)在土壤中的老化现象及其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配特征:(3)通过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淹水状态下不同浓度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土壤中Phe和Pyr迁移行为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调查福州市农业表层土壤(0-10 cm)中美国环境保护署优控的16种PAHs含量,并对其来源和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土样中16种PAHs检出率达到100%,其总量范围为100.2~1 215.1μg·kg-1。土壤中PAHs主要源于生物燃烧和石油。供试土样中PAHs的总Bapeq值有50%超过荷兰规定的目标值,并且86%的超标土样是由于苯并[a]芘的Bapeq值超过目标值所致。因此,福州市部分农业土壤存在一定的潜在的生态风险。(2)研究了Phe和Pyr在水稻土中的老化及其在土壤不同粒径组分(粘粒、细粉粒、粗粉粒、细砂粒和粗砂粒)中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Phe和Pyr相对提取率逐渐降低。老化90天时,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Phe和Pyr的量占整个土壤中Phe和Pyr总量百分比的大小顺序分别为细砂粒>粗粉粒>细粉粒>粗砂粒>粘粒和细粉粒>细砂粒>粗粉粒>粘粒>粗砂粒。(3)采用人工填装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淹水状态下不同浓度的DOM溶液对Phe和Pyr在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淹水状态下DOC浓度分别为0、17.2 mg·kg-1、51.5 mg·kg-1和694.8 mg·kg-1的超纯水、DOM1、DOM2和DOM3溶液都能促进Phe和Pyr在土壤剖面中的迁移,并且DOC浓度越高,DOM对Phe和Pyr在土壤中迁移行为的影响越明显。此外,DOM对Phe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要明显高于P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