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Dode),又名大泡核桃、铁核桃(四川、云南)、茶核桃(云南),为胡桃科(Juglandaceae)胡桃属(Juglans Linn.)植物,其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云南、贵州、四川西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下游等地,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近些年来,对胡桃属植物核桃楸(J.mandshurica)和核桃(J.regia)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较多,对泡核桃的研究较少。 本课题组对泡核桃青果皮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从泡核桃青果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2个化合物(含22个新化合物),其中包括38个萘醌及其衍生物(1-6,7a,7b,8-10,11b,12a,12b为新化合物)、12个二芳基庚烷(31为新化合物)、12个木脂素、9个蒽醌(43-46为新化合物)、7个三萜、7个倍半萜、1个甾体及26个其它类型化合物(82-84为新化合物)。 对部分单体化合物,采用MTT法进行了细胞毒、神经保护和免疫抑制作用测试。 细胞毒活性测试实验中,采用了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人结肠癌细胞HT-29两种肿瘤细胞系对部分萘醌类衍生物(1-6,11-27,29和30)、二芳基庚烷类(31-42)及蒽醌类(43-49)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在MCF-7模型中,化合物24-27的IC50分别为13.05,15.09,23.95和9.88μM,在HT-29模型中,24-27,42,46和49的IC50分别为11.98,9.91,21.75,7.21,81.34,91.70和60.68μM。即1,4-萘醌类(24-27)对两种细胞模型均表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作用,少数蒽醌类(46和49)和二芳基庚烷(42)对HT-29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作用;萘酮类化合物在100μM未表现出细胞毒作用。 神经保护作用筛选实验中,采用了CoCl2和H2O2两种人神经母瘤细胞SH-SY5Y的缺氧损伤和氧化损伤模型对部分萘醌类衍生物(1-6,9,11a-14a,11b-14b,15-27,29和30)和其它类型化合物(58,82,95和96)进行了神经保护作用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萘醌类衍生物中部分萘酮和萘酚类化合物16-18,20,22,23和29对CoCl2诱导的SH-SY5Y细胞缺氧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3,4,14a,14b,16,17,19-23和29对H2O2诱导的SH-SY5Y细胞氧化损伤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其它类型化合物(58,95和96)对两种损伤型细胞均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此外,化合物20,95和96对正常的神经母瘤细胞有显著的增殖促进作用。 免疫抑制作用筛选实验中,采用体外ConA刺激的T淋巴细胞和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两种细胞模型对萘酮类化合物(1-6,9,11,12,13a,13b和15-17)进行免疫抑制作用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萘酮二聚体1,2,3,5和6对B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24.00,41.72,17.31,41.04和28.77μM,除化合物1和2(IC50分别为30.08和49.02μM)外,其它萘酮二聚体对T细胞增殖有较弱的抑制作用,IC50均大于50μM;萘酮单体9,11,12,13a,13b,15,16和17对B细胞增殖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对T细胞增殖有一定的较弱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