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形理论的多孔介质非饱和及粗糙表面导热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da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孔介质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传热强化材料,并且在保温、隔热、过滤等很多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孔介质结构复杂,内部孔隙分布具有随机性,所以研究多孔介质内部传热过程相对困难。本文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形理论与蒙特卡罗法来对多孔介质内部的结构进行模拟,能够很好地针对多孔介质这种复杂的结构进行建模。所以,分形理论和蒙特卡罗法对于研究多孔介质的传热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多孔介质内部结构特点,运用分形理论来构造出多孔介质截面上的孔隙分布情况,同时考虑在含有液相时的多孔介质孔隙结构特性,构造出在含有液相时的多孔介质截面模型。(2)针对非饱和多孔介质的传热过程展开研究,通过对多孔介质的内部传热过程分析,基于分形理论与傅里叶定律,结合传热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在含湿非饱和情况下的多孔介质的导热式。(3)对非饱和多孔介质内部的传热进行数据仿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对照,验证新理论的准确性,得出导热系数与含湿率、孔隙率、加热时间、最大最小孔径比、分形维数和粗糙表面积的关系。并阐述产生这些关系的原因。(4)运用蒙特卡罗法产生随机数来近似构造多孔介质粗糙表面上微凸体的分布情况,通过Matlab建立粗糙表面的二维及三维模型,同时也根据分形理论与蒙特卡罗法的结合运用,建立了多孔介质粗糙表面传热的数学模型。(5)对分形蒙特卡罗法生成的粗糙表面数学模型进行相关数据代入,然后进行实验对照验证理论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影响粗糙表面传热的因素及他们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含湿非饱和多孔介质传热时,还应考虑多孔介质内部的相变对传热过程的影响。在研究粗糙表面传热时,使用分形-蒙特卡罗模拟使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孔隙率与有效导热率存在负相关关系;含湿率与有效导热率呈正相关关系;分形维数与有效导热率呈负相关关系;同时导热率也与加热时间、最大最小孔径比、饱和度等有关。本研究能够具体地反映出多孔介质内的传热进程及多孔介质粗糙表面的微观结构的传热,对于具有微观结构的粗糙表面物质传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2019年编写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提出,以石墨烯、高纯石英原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材料作为鼓励类/建材成为国家鼓励的重点领域之一,高新材料的原料将从传统资源产业发展为新材料产业。同时,对于不可再生的非金属矿产资源,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非金属矿业转型升级。因此,对于精细粉体分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分级机腔体内流场进行仿真,分析分级机腔体内流场运动规律,对比分离腔内不同结构件
煤矸石是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固废物之一,大量煤矸石的堆存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还会浪费其中的氧化铝资源。同时我国铝土矿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因此,开发煤矸石提取氧化铝技术,对解决煤矸石引起的“三废”问题,降低铝土矿对外依赖度,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贵州盘州煤矸石为原料,进行了煤矸石的煤质特性、矿物组成、化学组成和理论酸耗量等基础性质的分析,对煤矸石含铝矿物及其他主要
本文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与开采”所属项目《钦杭成矿带湘南段铜锡多金属矿产深部探测技术示范》的课题2——《控矿构造体系与深部矿赋存规律》的子课题3——《高垄山-大奎上多金属勘查区控矿构造体系与深部矿赋存规律》项目为依托,运用Landsat-7、Landsat-8、Worldview-Ⅱ及Pleiades遥感数据,在Virtual GIS虚拟三维景观环境下进行遥感地质解译。利用中等分辨率图
将尾矿浓缩脱水制成高浓度料浆,最终制成膏体用于填充塌陷区和采空区,既节省了尾矿库建设占地面积,又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先进的尾矿处理办法。浓密机作为尾矿浓缩脱水的核心设备,可以与浮选、磁选等环节紧密相连,极大地提高了选矿及尾矿的处理效率,是目前最常用的尾矿浓缩设备。浓密机工艺流程中的重要参数为底流浓度,需要对其进行在线连续检测。但现有的矿浆浓度检测以及矿浆取样技术在研究中存在,未考虑浓密机底流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面临“三高一扰动”等复杂开采环境的地下矿山发生巷道失稳变形、地压显现、顶板冒落、采空区崩塌等灾害性事故的愈发突出。本文针对云南某铜矿近断层深部巷道变形破坏问题,综合运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断层稳定性、不同支护形式下巷道应力分布及其变形破坏形式进行模拟分析,结合岩体移动监测数据分析,提出了变形破碎巷道修复措施。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有:(1)开展现
露天矿边坡易失稳且发生多种事故,事故伤害程度通常比较严重。因此,对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但露天矿边坡稳定性评价系统中蕴藏着各种不确定性,传统的评价模型无法解决评价系统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且不同的评价理论侧重不同的特征,单一的评价方法难以满足评价系统的全部特征。鉴于此,本文在挖掘和筛选影响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博弈-变权可拓云理论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动
随着矿产的开采量逐渐增加,在选矿过程中废弃的尾粉砂也越来越多,然而尾粉砂大多以尾粉砂坝的形式存放起来,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埋下了溃坝带来的安全生产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隐患。因此,通过固化剂对尾粉砂强度进行改良,不仅有利于提高尾粉砂坝的稳定性,还能将改良后的尾粉砂用于其他领域,从而变废为宝,在安全和环保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文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接剪切试验、变水头渗透试验,
磨矿是矿石选别前的最后一道作业,其主要任务是实现矿石的解离和提供合格尺寸的磨矿产品,因此,磨矿效率与后续选别指标以及选厂经济效益有直接联系。磨矿介质(钢球)是影响磨矿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矿石破碎过程实质是一个力学过程,故钢球的冲击力、冲击动量、冲击能量的大小对破碎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众多学者对钢球制度进行了大量研究并进行实验室以及工业试验验证,其研究结果表明,精确的钢球尺寸及配比可以优化磨矿
高台阶排土场可以有效减少矿业占地,提高资源开发效率。排土场堆积体由粒径不一的宽级配废石料颗粒组成,而宽级配废石料在堆排过程中的颗粒分布呈现随机性和模糊性,且宽级配废石料的高台阶排土场具有明显的粒径分级,造成了高台阶排土场堆积体的各向异性和不均匀性。另外,鉴于现有粗粒料土工试验设备尺寸的限制,使得超大粒径的废石粗粒料在试验前需进行缩尺处理,从而产生明显的缩尺效应,导致难以获取排土场粗粒料合理的强度参
我国是铜消费大国,长期以来对外铜资源依存度较高,随着一直以来的不断开发利用,易选硫化铜矿石资源日渐枯竭,对氧化铜矿石特别是复杂难选氧化铜矿石的回收利用愈发重要。孔雀石及硅孔雀石作为为两种典型氧化铜矿石,关于它们的开发利用一直以来都是选矿工作者们的研究重点。作为典型的具有工业价值的氧化铜矿物,现阶段孔雀石的主要回收方法为硫化-黄药浮选法,但该方法仍存在着硫化效率低、对硫化剂用量要求严格、黄药消耗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