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多酸的结构特征,设计合成新型基于POMs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对快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水热和常温挥发自组装合成化合物1-15。其中以多酸为构筑单元与合适的阳离子型有机配体及过渡金属卤化物,借助分子间作用力和配位键在不同p H下进行原位反应自组装,构筑新型基于多酸的无机-有机超分子化合物1-12。{[Cu·L1’·H2O]·(α-Mo8O26)0.5}n(1),{[Cu·L2’·H2O]·(α-Mo8O26)0.5}n(2),{[Cu·L3’·H2O]·(α-Mo8O26)0.5·H2O}n(3),{[Cu·L4’·H2O]·(α-Mo8O26)0.5·H2O}n(4),{[Cu·L5’·H2O]·(α-Mo8O26)0.5}n(5),{[Cu·L2’·(4,4’-b Py)2·2H2O]·(β-Mo8O26)}n(6),{[Cu·L4’·(4,4’-b Py·[Cu·L4’·(β-Mo8O26)·2H2O]}n(7),{[Cu·L6’·H2O]·(β-Mo8O26)0.5·5H2O}n(8),{[Cu·L7’·H2O]·(β-Mo8O26)0.5}n(9),{[L2’]2·(α-Mo8O26)}(10),{[L3’]2·(α-Mo8O26)}(11)和{[L7’]2·(β-Mo8O26)·2H2O}(12)。化合物1-12的结构分析表明,刚性配体的种类增加如增加苄基或加入刚性的4,4’-联吡啶辅助配体,多酸阴离子簇的配位类型由[α-Mo8O26]4-变为[β-Mo8O26]4-,化合物1-12的结构类型由2D变成1D或3D,Cu的配位模式也由双核变为单核。我们利用红外,元素分析,固体紫外,液体紫外,PXRD,TG等手段对化合物1-12进行了基本的表征。研究了化合物1-12对有机染料,例如阳离子型染料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 B)和阴离子型染料甲基橙(MO)的吸附情况。我们探讨了化合物4对MB吸附的作用机理,影响条件及最大吸附量。化合物13-15是由两个支链模板阳离子配体分别与Bi I3和Cu I在常温下通过溶剂挥发得到的超分子化合物:{[(L8)3·(Bi2I9)2]·2CH3CN}(13),{[(L9)3·(Bi2I9)2]·2CH3CN}(14),{[(L9)·(Cu I3)]}(15)。其中13和14的超分子结构为双核,15的超分子结构为单核。我们利用PXRD,IR,TG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基本表征,并研究了13-15的吸附性能和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12对阳离子型有机染料具有明显的吸附效果,化合物4对MB具有高效的吸附能力。我们探究了化合物4对MB的吸附机理,了解到化合物4对MB吸附属于拟一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证明是发生在分子表面的单层吸附。而且,通过温度,p H和盐溶液的浓度的改变,证实了化合物4对MB的吸附属于放热反应,弱酸性溶液或盐溶液可以促进吸附。在化合物13-15的吸附性能测试中,我们直观地看到化合物13-14对阳离子型有机染料MB和Rh B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化合物15对阳离子型有机染料MB的吸附能力也相对较好,而这三种化合物对有机染料MO的吸附效果均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