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技术扩散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我国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次以三农问题为主题,并对农业技术扩散进行了相关部署。对农业技术扩散的特征、效应及机制的研究是目前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所关注的重点之一,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台湾农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超前于祖国大陆,其在育种、栽培、高新技术、产销运管等方面,在国际上都具有一定影响力,值得大陆学习和借鉴。台湾农业在大陆的技术扩散符合技术扩散的一般规律,但由于海峡两岸间特殊的政治背景、文化渊源,使得台湾农业在大陆的技术扩散又有别于一般的技术扩散,有其独特性。同时,受特殊政治背景及地域文化(客家文化)的影响,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的扩散机理必然与主流技术扩散理论有所区别,大陆农户的技术采纳机理与主流农户采纳理论必然也有所不同。探讨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的扩散特征、效应及机制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技术扩散的相关理论;同时,可为海峡两岸间农业技术交流及大陆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相关政策依据。文章首先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探讨了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32个省份(不包括香港和澳门)农业技术生产效率的区域差异情况,为后文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的扩散分析提供基础。在此基础上,论文宏观上以“台商大陆农业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地区间技术扩散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指标变量,微观上基于农户视角,以“广东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简称试验区)兰花种植业”为例,分别探讨了台湾农业技术在大陆扩散的特征、效应及机制,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宏观尺度上。(1)台商大陆农业投资区域差异明显,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广东、江苏、福建、上海、浙江、北京、天津、辽宁等8省市,有北移之趋势;在空间格局分布上,空间集聚特征即空间自相关特征明显;台资集聚水平、市场规模、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政策因素、劳动力成本等因子对台商大陆农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较强;占领大陆广阔的市场是前期台商大陆农业投资的重要目的;台商大陆农业投资的中后期,台资集聚水平、经济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日益增强。(2)长期来看,台商农业投资与大陆、大陆东部及大陆中部地区农业GDP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是其格兰杰原因,台商农业投资对大陆及其东、中部地区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台商农业投资与大陆西部地区农业GDP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但不是其格兰杰原因,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很小。短期来看,台商农业投资对大陆东部地区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大陆及其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正向作用不显著。综合来看,台商农业投资效应具有长期性、滞后性及区域差异性特点,对大陆各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农业FDI、FDI作用类似,但同时又存在差异。台商农业投资对大陆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远小于大陆农业固定资产投资。(2)微观尺度上。(1)试验区兰花种植户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为罗杰斯农业技术扩散5阶段中的“早期大多数”阶段;兰花种植户的空间分布受交通条件、技术条件及地形条件之影响,兰园以台企(德芳兰园和兴奇美兰园)为中心,集中分布在省道S245两侧的松塘、仙北、仙南、九仙4个行政村的山前地势低平地带;呈现出由均匀分布向集聚分布演变的趋势且越来越明显。(2)试验区兰花技术扩散网络呈多核心结构,台企、大学与科研机构、兰花专业合作社、兰花协会、部分外地企业、部分本地企业等在扩散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兰花企业(农户)间的“核心—边缘”结构较为明显,派系结构较为复杂,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地域空间的限制;兰花种植技术扩散网络结构由以“家族宗族网络”扩散为主逐渐向以“功能性网络”扩散为主转变,“生成性强关系”对兰花种植技术扩散的影响越来越强。(3)试验区兰花种植户(企业)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要素投入存在或多或少的冗余现象,而产出则存在不足,需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4)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维度下的农户网络特征因素、农户对台湾农业的认知因素;台湾农业维度下的台湾农业特点因素、台湾农业技术服务特点因素及环境维度下的基础条件因素等对兰花技术扩散效果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维度下的农户创业特征因素及环境维度下的政策环境因素等2个因素对兰花技术扩散效果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未通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