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有效成分复合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orema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中、低档绿茶为原料,研究了茶多酚、咖啡碱和茶多糖的复合提取技术,探讨了微波对绿茶多酚类物质浸出特性的影响,建立了从同一茶叶原料中获得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3种产品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1)以水为介质,微波处理绿茶有利于茶叶有效成分的浸出,平均粒径0.246mm的绿茶用料液比(W/V)1:20,时间3min,微波浸提2次,再50V水浴浸提10min,1次,茶多酚浸提率达90.73%,高于乙醇水浸提;经HPLC分析结果显示,微波与水浴联合浸提结合传统茶多酚制备方法获得的茶多酚制品,与乙醇水浸提结合同样方法制备的茶多酚相比,其儿茶素组成略有变化,酯型儿茶素EGCG和ECG的含量略有减少,但其减少量远小于沸水提取法。目前,微波在茶叶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 (2)Al3+沉淀茶多酚的最佳pH范围为5.3-5.7;确定茶多酚—铝盐的最佳转溶条件为:茶多酚—铝盐沉淀用pH1.5的酸溶液,以料酸比1:2(V/V)于60℃水浴中转溶15min,1次,茶多酚的转溶率达79.09%。 (3)萃取法结合升华法制备咖啡碱,较直接升华法得率高;确定咖啡碱最佳萃取条件为:供试液中NaC1浓度0.2%,二倍量的乙酸乙酯萃取三次,咖啡碱萃取率达95.14%。 (4)以水为介质,茶末经微波联合水浴浸提,溶剂法和沉淀法分离,能制备得率为11.8%的茶多酚、1.5%的茶多糖和1.2%的咖啡碱,效果明显优于单—溶剂法和沉淀法。 (5)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证实,该工艺分离对茶多酚,咖啡碱和茶多糖制品的化学结构无影响。 (6)HPLC分析结果显示,茶多酚制品主要含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三种儿茶素。儿茶素总含量占茶多酚的78.4%,其中以EGCG含量最高,约占三种儿茶素总量的45.8%。
其他文献
从半夏化学成分、药理与毒性活性及活性成分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半夏的鉴别、炮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线索及参考。
社会适应行为(Social Adaptive Behavior)早先称为社会适应能力(Social-Competence),指个人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达到他的年龄和所处社会文化条件所期望的程度。
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建立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1978—2007年中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
<正> 随着各种教学法的产生,传统教学法——语法翻译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议论。国外一些研究英语作为外语来教的教学法专家提出“不教语法”的口号。在国外近年出版的许多英语
本文通过使用描述形状记忆合金(SMA)超弹性行为的Auricchio等人的模型,对其超弹性性能以及应用进行了计算模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SMA的材料性能。
光子晶体是具有频率带隙的周期介电材料,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概念以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在微波频段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深入研究了微波光子晶
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是未来人类所面临的两大难题。氢气以其热密度大、洁净燃烧、可再生而被能源界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新能源之一,其用途和需求量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迅速增加。利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轰轰炮声,马克思主义犹如汹涌的大潮迅速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视之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并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宣传,终
背景: 人类整个胃肠道(gastrointestinal tract,GIT)栖居着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构成了GIT的生物屏障。但GIT随时经受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氧化应激,导致胃肠黏膜的氧化损
摘 要随着世界性建筑节能运动的开展,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空调设备的优化控制,这些都需要对建筑物能耗,尤其是全年运行的动态能耗进行精确计算。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创造了建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