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是源起热带、亚热带区域的一种果蔬害虫,其寄主植物广泛,目前在广西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Britt)产区为害严重。因此,本实验对南宁市火龙果主产区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越冬特性、产卵选择、火龙果的挥发性物质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广西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的预测预报和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西宁村火龙果产区,2018~2019年各类果园橘小实蝇雄成虫数量消长全年呈单高峰,始见期为4月上半月,8月~9月为高峰期,百香果和“金都1号”、“白肉桂热心”、“普红”火龙果品种等四个果园的诱捕高峰期均在8月中下旬,沃柑、茂谷柑、“台湾大红”、杂果区等果园诱捕高峰期均在9月上中旬,12月下半月~次年3月为橘小实蝇雄虫诱捕的低峰期。南宁市邕宁区蒲庙振企火龙果产区,2018年~2019年各类果园全年橘小实蝇数量呈单高峰,其中8月上中旬为龙眼园的诱捕最高峰,8月中下旬为沃柑园诱捕最高峰,“美龙6号”和“美龙2号”品种火龙果、杨桃、青柠果园主要在9月中下旬出现诱捕量最高峰,随后诱捕量开始下降,12月诱捕量下降至0头,次年3月初次诱捕到。根据寄主果实挂果期推测橘小实蝇在西宁村转移规律为:1~3月沃柑、茂谷柑→4~5月百香果杂果区(芒果)→6~12月火龙果;在南宁蒲庙振企火龙果产区转移规律为:1~3月青柠、沃柑→4~5月零星种植的杂果(枇杷)→6~8月龙眼(裂果)、火龙果→9~12月火龙果。气温是影响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活动的主要因子,降雨量、雨日数对橘小实蝇的活动影响较小。(2)在南宁市火龙果产区,橘小实蝇无越冬现象,火龙果园内橘小实蝇的蛹主要分布在0~5 cm处的土层,坡地和平地的化蛹及羽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在平地和坡地化蛹及羽化率无区别。沃柑园内橘小实蝇的蛹主要分布在0~5 cm处的土层,树冠处和树根处的化蛹及羽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树冠处和树根处的化蛹和羽化率无明显差异。(3)橘小实蝇在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成熟度的火龙果果实中具有明显的产卵选择。成虫喜在“美龙2号”和“台湾大红”品种半熟果上产卵;在“美龙6号”、“白肉桂热心”和“普红”的火龙果品种中,主要选择在全熟、半熟果上产卵,且在全熟果和半熟果的着卵量与不熟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不同品种不熟的果实的产卵选择中,橘小实蝇的产卵偏好性为“肉桂热心”>“普红”、“台湾大红”>“美龙2号”、“美龙6号”;在半熟果实,橘小实蝇的产卵偏好性为“白肉桂热心”、“普红”>“台湾大红”>“美龙2号”、“美龙6号”;在全熟果实中,橘小实蝇的产卵偏好性为“普红”>“美龙2号”、“白肉桂热心”>“台湾大红”、“美龙6号”。“美龙6号”、“白肉桂热心”和“普红”三个品种火龙果的硬度与橘小实蝇的平均着卵量相关性呈负相关性(P<0.05),“美龙2号”和“台湾大红”品种火龙果硬度与其平均着卵量无相关性(P>0.05)。(4)在完整的火龙果可共检测出主要挥发物质19种。“美龙2号”、“美龙6号”、“普红”、“台湾大红”品种的共有物质有苯乙酮、苯甲醛、对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α蒎烯为“美龙6号”品种火龙果特有物质,(+)-柠檬烯为“台湾大红”特有物质。GC-EAD检测可知引起橘小实蝇触角电位反应的物质有:α蒎烯、苯甲醛、苯乙酮、(+)-柠檬烯、对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雌雄间的反应情况无明显区别。四臂嗅觉仪检测结果表明,橘小实蝇雌成虫对(+)-柠檬烯、+α蒎烯、苯甲醛、苯乙酮有趋性;雄成虫对+α蒎烯、苯甲醛、苯乙酮、对乙基苯乙酮、3-乙基苯乙酮有趋性。橘小实蝇雌虫EAG及浓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其对+α蒎烯、苯乙酮、苯甲醛、(+)-柠檬烯最敏感浓度依次为10-2μg/ml~10-3μg/ml、10-3μg/ml~10-4μg/ml、10-3μg/ml、高于10-1μg/ml或等于10-1μg/ml;橘小实蝇雌虫触角电位反应及浓度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对+α蒎烯最敏感浓度为10-4μg/ml~10-5μg/ml,对苯乙酮和(+)-柠檬烯最敏感浓度为高于10-1μg/ml或等于10-1μg/ml,对苯甲醛最敏感浓度为10-3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