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管服”改革是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在行政体制领域着力推行的改革,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大举措,其预期效果是要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手段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核心要义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价值本位是以人民为中心。“放管服”改革既是政府应对社会发展大势的主动作为,也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必然选择,其理论植根于法治政府论、责任政府论和善治政府论,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善治政府建设是“放管服”改革的价值归依和内涵所在。推行“放管服”改革任重而道远,触及矛盾众多,借鉴以往改革经验,“放管服”改革要协调好与法治的关系,做到改革于法有据、与厉行法治同步推进。本文在深入挖掘“放管服”改革的理论根源和内在要求的基础上,以河南省Z市的改革实施路径为例,具体分析“放管服”改革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服务于改革为指向,探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用法律方式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以期优化和完善“放管服”改革的法治路径。本文第一部分论述了“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的内涵和理论基础。“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其实质就在于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做到改革于法有据,并以法治思维为引领,在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具体实施中贯彻法治思想,立法引领改革、授权改革、推进改革,依法执法监管和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善治政府建设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政府转变职能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行“放管服”这样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的内在原因。“放管服”改革的顺利推进也有赖于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这就需要借助于我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善治政府建设所带来的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本文第二部分以河南省Z市为样本,分析“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的实施路径。采用规范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调查“放管服”改革在Z市的具体实施现状,研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河南省Z市在简政放权方面,采取分类改革行政审批事项、实行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相适应的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减税降负政策、清理修改与简政放权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旧法”等举措;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推行分类监管和重点监管、推行跨部门联合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包容审慎监管等举措;在优化服务方面,采取建设四级政务服务网、拓展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优化行政审批服务、做好基层民生行动、创设引智创新良好环境等举措,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简政放权不够到位、事中事后监管不够规范、优化服务不够完善等。本文第三部分以Z市“放管服”改革纳入法治轨道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探索在符合国情和改革实践的框架下问题如何解决,改革如何深化,法治路径如何完善。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须实行“立改废释”并举,有力强化制度保障:依法规范权力的下放和交接、主动进行法制的创新实践、认真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清理;运用多种法治手段,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优化政务职能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及监督、及时回应人民群众的法治诉求;营造优化服务氛围,形成良好法治环境:加强政府决策法治服务、健全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等。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方方面面协调联动,完善改革举措,深入推动改革,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就,提升美好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