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骨干网络带宽分配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它采用虚拟化技术将海量的计算、存储、网络等物理资源高度整合为一个共享虚拟资源池,实现资源的高效共享。为了提高数据中心服务的性能和可靠性,数据中心通常分布在地理位置相距很远的世界各地,彼此之间通过高速骨干网络互连,这些网络的建设成本巨大且其中发生数据丢包是不可接受的,因此,高效合理地分配利用数据中心骨干网带宽资源且保证数据流的传输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十分必要。目前,数据中心骨干网络中的流量传输调度多采用流量工程(Traffic Engineering)技术以负载均衡为目的进行,带宽共享方式为“尽力而为”(best effort),带宽资源利用率高,但缺乏公平性考虑,QoS保障水平受限。在现有数据中心骨干网络中,带宽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网络全局层面:各数据中心之间分布式互连,将导致获取全局流视图困难甚至无法获取,带宽资源分配的全局优化难以进行。(2)节点处理层面:基于流量测量实时获取带宽需求,预留带宽,开销大且“相关性”不足;面向汇聚流的带宽分配粒度过粗且缺乏公平性。本文研究聚焦在数据中心骨干网络的带宽分配关键技术。首先,以及时、准确获取流状态信息为目标,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DN)的集中式控制架构提出基于流量预测的带宽需求获取机制,SDN的转发控制分离模式使其可“轻松”获取全局网络视图,通过掌握的历史流量信息对稳定性强的大流进行带宽需求预测,减小带宽需求获取误差;其次,针对现有的面向汇聚流的带宽分配机制粒度过粗且缺乏公平性的问题,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大流带宽分配策略,权衡带宽分配的效率与公平性;最后,对于突发性较强的小流,从增强分配的“随动性”角度出发,提出基于Richards模型的小流带宽分配策略,实现了分配的快速自适应匹配。本文具体研究如下:1、提出基于流量预测的大流带宽需求获取机制数据中心骨干网络中存在少量占据大部分链路带宽的大流,其相对稳定可预测,可根据获得的流视图,即流带宽需求的历史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流带宽需求,为进行带宽分配提供依据。由于网络流量的自相似性、异构性等复杂特性,设计了长短期相结合的流量预测算法,提高预测准确性。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机制,该机制能够有效提高带宽分配的准确性。2、提出基于合作博弈的大流带宽分配策略对于大流的带宽分配,根据预测获得的带宽需求,将多条流对同一链路带宽的竞争分配建模为一个合作博弈,各流之间竞争带宽并以最大化整体效用为目标,通过设计集中式的带宽分配算法来寻求该博弈问题的纳什谈判解,得到优化的带宽分配策略。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纳什谈判解就是进行带宽分配的结果,是最小带宽保证与带宽分配的公平性的最优权衡,本文提出的方法既可为各流提供较高的QoS保障,又提高了整体带宽资源利用率。3、提出基于Richards模型的小流带宽分配策略对于小流的带宽分配,由于其突发性和动态性强,采用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实时分配带宽,基于Richards曲线设计链路的反馈控制因子作为此系统的反馈量,可对突发流量做出平滑响应,并根据时延敏感性的不同通过采用不同的异速生长参数得到不同的流量速率增长曲线,满足时延敏感流量的QoS需求。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有效保障时延敏感流的低时延需求,整体上提供了较高的平均带宽分配满足度,效率较高;同时可保证较高的带宽分配公平性。
其他文献
随着被动工作方式的无源定位系统的优点日益凸显,无源定位系统受到广泛重视。本文所探讨的基于无源定位系统的数据处理是无源定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源定位系统的数据处
可见光通信(VLC)与无线电通信组成的异构融合通信网络中,为了保证用户获得持续有效的通信服务,可见光通信与无线电通信垂直切换是研究重点。VLC采用强度调制/直接检测,易受遮
近年来,随着手机用户的快速普及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蜂窝网络逐渐完善。这使得利用完善的蜂窝网络经营一些要求比较高的增值业务变得可行,手机定位即是有待开发的
随着Web2.0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从中快速准确地抽取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成为当前智能信息处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实体关系抽取作为信息抽取的核心任务和重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成为第四代移动通信(4G)最关键的通信技术。OFDM技术具有抗多径干扰、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强、频谱利用率极高的特点,本文主要通过对OFDM技术的每一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成为热点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同时,网络中活跃的大量水军用户受利益驱动,散布网络谣言与虚假信息,严重干扰正常的网络秩
IP协议,不仅应用于互联网,而且正在迅速成为所有无线系统网络层的普遍协议。如何保障信息在基于IP的网络中安全传输,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IPSec协议是网络安全方面最核心
现有的电信网和Internet因为自身的特点,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现在的要求,从而促使它们向下一代网络(NGN)演进。这一演进过程是平稳过渡和逐渐融合的过程,也就是
本文结合多种P2P流量检测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了一套基于深度流检测的P2P流量识别方法,并在基于网络处理器MPC8572的硬件平台以及Linux-2.6.23的系统上进行了实验。 本文分析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通信网络的宽带化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WiMAX和LTE应运而生,以各自特有的优势受到广泛的关注。WiMAX和LTE在采用的空口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