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芎地上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w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芎(Ligusticum sinense Oliv. cv. Chaxiong)系伞形科藁本属植物,又名抚芎,是江西特产中药材之一,主产于江西九江地区的瑞昌、武宁、德安等县市。其根茎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之功效,常与川芎混用。茶芎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发现其根茎中的化学成分与川芎类似,主要是苯酞类成分。茶芎的地上部位在当地一直没有得到开发而被丢弃,而且文献调研也未有关于茶芎地上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报道。为了从植物资源中寻找类型多样、结构新颖、活性显著地次级代谢产物,同时也为了阐明同种植物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差异,充分开发利用药用资源,本论文对茶芎地上部位的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和结构鉴定,并通过与药理学人员合作,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的活性进行了初步的药理活性筛选。运用硅胶、大孔树脂、凝胶Sephadex LH-20.中压液相色谱及高效制备液相色谱等各种色谱分离手段,从茶芎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8个化合物,并结合MS、 UV、 IR、 ID NMR、2D NMR和CD等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化合物的名称见Table1,结构见Fig.1),包括苯酞单体19个,苯酞二聚体8个,苯酞糖苷类6个,酚苷类2个,黄酮类6个,奎尼酸类9个,倍半萜类11个,香豆素类5个,生物碱类3个,三萜类2个,其他类17个。其中新化合物24个(9*、15*、16*、18*、20*、25*、26*、33*、37*-43*、48*、49*、52*、53*、59*、64*、65*、67*、72*),新的天然产物5个(2**、7**、13**、27**、71**)。其中化合物37*-39*为首次发现的藁本内酯与新蛇床内酯通过环加成反应形成的苯酞二聚体类化合物,丰富了苯酞二聚体的结构类型,并首次利用计算ECD的方法确定其绝对构型。运用多种药理模型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筛选,其中化合物9‘、25*、33*、37*、46和52*在10μM浓度下对氧糖剥夺的神经元细胞有一定的保护活性;化合物38*和41*对HELA细胞株的IC50分别为22.29μM和14.52μM,显示出一定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7**、9*、25*、36和50对半乳糖胺引起的HL-7702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活性;化合物9*、15*和52*对APAP引起的HepG2细胞损伤有显著地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徽商妇的重商意识和行动推动了商业的发展,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商业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着徽商妇的服饰审美观、婚姻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徽商妇的社会地位。
SPV在不良资产证券化(NPAS)中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特殊的经济、法制背景下,设立SPV面临诸多法制、操作上的障碍。本文分析了设立SPV的几条指导原则,并对其设立提出
过去很多年,在我们试图解释某个企业、行业或者国家的创新能力时,研究与开发活动一直是最为重要的一环。然而不少研究却发现,除了研发以外的“创新方式”,诸如组织创新,营销
消费是人类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然而,在资本逻辑的支配下,异化侵入了消费领域,消费不再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手段,而是成了资本追求利润的
量刑调查制度,反映了量刑规范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它作为一种量刑方法和量刑工具能够让法院在做出正确刑罚前,充分了解被告人各方面的情况,获取最全面的量刑信息,并做出科学的分析,得
无可否认,现在我们正处于移动网络时代,便携式移动设备、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当代大学生无论学习、生活、就业都离不开网络,这种与网络密不可分的生活模式,以及对网络的依赖状态是
课堂管理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为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实施为我国中小学课堂管理与教学带来了新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特色化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个性化的成长,起到了任何课程形态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在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性学习的
目的:1、观察P53、P16蛋白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ne, MDS)中的表达情况及在MDS诊断、分型中的价值;2、观察染色体5q在MDS中的缺失情况及在MDS诊断、分型
进入21世纪,我国群体性事件的数量和发生的频率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面对这些群体性事件,政府成为了第一主体和责任者;而如何处理危机和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