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并购的政治经济分析——以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形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二十世纪最后几十年迅速发展,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和政治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尤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欧盟内部的大型银行跨国并购引发了巨型跨国并购的浪潮,也引起了学术界对国家和政府在跨国并购中扮演的角色的研究。而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也开始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在发达国家进行跨国并购,以实现充分利用全球市场的优势或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技术等目的。中国和印度的企业在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尤其是大型跨国并购,从二十世纪末起尤其引人注意。尽管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标志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但是跨国并购遇到的各种阻碍也在发展。这些阻碍一方面反映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碰撞和冲突,另一方面更反映了国家和政治因素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当跨国并购的数额巨大,行业敏感时,政治因素的影响就更大。因此,要全面分析跨国并购这种经济现象,考虑和分析涉及其中的政治因素是很必要的。   本文的特点在于选取跨国并购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并从这个案例的角度分析影响跨国并购的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选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原因在于,该案例涉及的要约金额巨大,石油行业敏感,引起的社会反响也很大。   论文采用事件分析的方法。全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相关的跨国并购理论、历史及美国的跨国并购立法等进行回顾。第二部分简要回顾了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过程及其他信息,回顾总结了美国各界对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反应和评价,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第三部分通过事件分析法对案例进行经济分析,得出结论中海油对优尼科的并购失败对美国的石油行业造成的不利影响。第四部分分析了案例涉及的政治因素,指出政治因素是导致并购失败的核心原因。第五部分总结全文并指出美国在认为其国家利益有可能受到威胁时会决然放弃自由市场经济的准则,中国政府和企业对此都应有足够的认识;总结同时也指出,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的失败反映出中美关系在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不平衡,而且这种不平衡在短时期内不会消失。  
其他文献
为了构建低廉、可靠的小区可视对讲系统,实现小区安全防范、信息采集的要求,我们对现场总线技术和它的一种解决方案-CAN网络技术进行了研究。我们分析了RS-485主从式多机通信的缺点,提出了对等式多机通信网络控制。通过对网络有效利用率的研究,发现对等式多机通信中动态延时方式比固定延时多机通信更高效,更能满足可视对讲系统中控制网络的需求。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国目前小区智能化系统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2006年世界银行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以来,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在中等收入阶段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或者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当前,中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
政府作用应该是经济发展阶段的函数,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视角研究了这一关系。通过跨国的经验、案例分析,作者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政策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转变。政策对象上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不仅关系到我国到经济结构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能过剩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还能带动沿线国家经济发展。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初步提出构建丝
一个研究问题的提出,既可以是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是解决特定社会经济矛盾的要求。本文关于宁夏金融生态的研究依托区域金融生态的差异,立足于中观,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