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对培养合格医学人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了解分析医院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状况;探析师-生-患对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人文需求;找出问题并探索医学人文实践途径,形成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新临床实践教学方法,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教学,使医学生临床实践富有成效,使临床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当今环境下医疗服务需求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方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途径认识和分析当前医院中临床实践教学的状况以及师-生-患对临床实践教学的人文需求;将医学人文方法融入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试行;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临床教师、医学生对新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评价以及医学生对临床教师人文素质的评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借鉴相关资料,采用自行设计的临床教师、医学生和患者《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调查问卷》,抽样获得南京地区6家医院,对其中的临床教师、医学生、患者随机开展问卷调查。针对临床教师、医学生、患者分别设计问卷。问卷大部分采用客观选择题,同时设有少量开放式问题。采用自行设计的师-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新方案试行评价表》以及医学生的《临床教学质量学生评估表》在实验新方案的3家医院,每次临床教学活动结束时,请临床教师、医学生如实填写问卷并收回。通过对调查员进行培训,统一标准,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后回收。结果1.当前临床实践教学状况与师-生-患人文需求调查结果调查显示,38.70%医学生、50.00%教师认为教学查房最能体现医德水平,30%以上师-生认为见习教学、岗前教育、实习讲座实施的效果最为不好。分析效果不好的原因中临床教师认为学生不主动占57.20%;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占49.67%。经常被患者拒绝和不配合床边技术操作、手术辅助操作等医疗风险大的占74.80%。患者认为对了解病情和相关信息有帮助的询问病情占81.78%、教学查房占56.44%。能接受医学生参加床边教学占74.22%、医生查房占73.78%。同时,69.33%不愿接受医学生辅助手术操作、63.56%不愿接受实习生配合穿刺术。需求调查显示,教师中认为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占96.40%;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状况占97.60%;保持对患者身心尊重和关爱占98.40%;教学中适当增加医患关系、法规及伦理内容占97.60%;与患者沟通、反馈信息占92.80%;增加教师人文素质的测评内容占98.40%。医学生中与患者建立良好关系占92.00%;了解患者心理和社会状况占92.34%;保持对患者身心的尊重和关爱占83.66%;适当增加医患关系、法规及伦理内容占92.00%;与患者沟通、反馈信息占90.33%;增加教师人文素质的测评内容占90.33%。几乎所有患者都希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愿意医护人员关心心理及家庭占96.00%。93.33%患者希望师生能主动告知。2.新旧方案比较结果传统临床教学方法在生物医学模式下,以教师为主导、以临床教学任务为中心开展。融入医学人文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涵要求,在确保患者安全和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前提下开展教学。在教案中融入心理社会因素、先期知情同意、全过程医患交流、全过程人文关怀、评价临床教师人文表现是新方案最主要特征。3.实验新临床实践教学方法调查结果几乎所有临床教师认为在准备教案中增加对患者心理、经济、家庭、职业等因素操作起来是可行的。94.44%认为适度讲解病情与治疗,回避不良预后,避免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保护隐私,在实际中效果明显。90.52%以上师-生认为师-生-患共同参与临床教学活动,取得效果好。97.01%认为教学活动前主动关怀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效果较好。95.81%认为教师向学生说明见习患者综合情况对教学效果好。96.69%认为临床教师在了解学生能力素质后,再考虑给予适当操作机会。98.80%认为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患者感受,及时给以安慰与鼓励,适当讲解病情保护患者隐私对教学质量效果好。几乎所有学生认为教案中在教学活动结束时,要抚慰和感谢患者效果好。医学生对临床教师人文素质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医学生认为临床教师仪表端庄、具有良好风范和形象;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关怀患者、引导学生与患者交流;能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医德素养和医患沟通技能。97.42%以上认为老师能够请学生介绍患者身心社会情况。94.83%的教师体检和操作规范娴熟,在患者面前恰当的指导学生。95.69%认为教师能引导学生提出各类问题,激发学习兴趣。结论在临床实践教学活动中,根据医学人文状况与需求调查基础,引入医学人文新方法,在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基础上融入以心理社会因素、先期知情同意、全过程医患交流、全过程人文关怀、评价临床教师人文表现为特征的医学人文活动,经过实践使临床教学过程能够有效的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促进医患良好沟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临床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