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素的提纯及其对三种水产动物类致病菌的抑菌特性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m520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以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水产养殖业常见的病原菌,近年来由其引发的细菌性疾病不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本实验以黄连为材料,研究黄连素的最佳提纯工艺以及其对三种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同时探讨黄连素的抑菌机制,为黄连素在细菌性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依据,也利于进一步深究黄连素的抑菌机理。  利用传统回流、微波、超声等6种方法提取黄连素,并用沉淀法与大孔树脂法纯化,TLC、HPLC测定,结果表明80%乙醇,料液比1:20,T=90℃,t=90min回流提取2次黄连素得率为8.3%,经大孔树脂-沉淀法纯化、HPLC测定,黄连素纯度为86.25%。  测定黄连素对三种供试菌MIC、MBC,并运用电镜扫描黄连素对供试菌的作用情况,结果发现,黄连素对三种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有着强烈的抑制效果,其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BC(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值分别为:0.391g/L、0.391g/L;0.391g/L、0.781g/L;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MIC、MBC分别为:0.781g/L、1.563g/L。电镜观察发现,黄连素作用下的供试菌菌体黏连、破碎、内容物流出等,明显非正常死亡,且黄连素对菌体的破坏程度随着黄连素浓度增加而增加。  抑菌圈法测定黄连素对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作用差异,氧电极法测定不同浓度黄连素对三种供试菌的呼吸作用影响,并据吸光值绘制黄连素作用下供试菌一步生长曲线,SDS-PAGE观察黄连素对供试菌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黄连素代替EB核酸进行核酸电泳。结果表明,黄连素作用下:  ①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的抑菌圈无明显差异;  ②三种供试菌单位时间内耗氧量微有降低但无明显规律;  ③供试菌潜伏期延长2h至4h不等,但延长后部分菌体仍存在对数期;  ④蛋白浓度降低,且电泳显示部分条带未表达;  ⑤黄连素可以像EB一样插入到DNA中。  综上,本文对黄连素的提取及其对水产动物类致病菌的作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不仅获得了黄连素的最佳提取工艺,还发现其对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以及气单胞菌有着良好的抑菌效果,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细菌性疾病的防治中,抑菌机制方面,黄连素在细菌潜伏期与活跃的DNA发生结合形成了某种复合物,从而抑制了细菌正常的分裂增殖。
其他文献
卟啉是卟吩环外有取代基的同系物和衍生物的总称。当金属离子取代环内质子后则形成金属卟啉。其周围具有十二个活性部位,可以与不同柔性侧链相连接。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如叶绿素、细胞色素及血红蛋白等。它们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特有的性能,使其在生物化学、合成化学、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受到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卟啉研究活跃起来。本论文概述了卟啉的合成、性质和应用,合成了一系列meso-(4-烷
核因子-кB(NF-кB)是一种诱导性转录因子,参与众多基因的表达调控,因此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是目前进行转录治疗和药物筛选的一个重要靶点。NF-кB结合位点的鉴定是发现其靶基因
为了获得具有抗旱保水和营养促进作用的多功能复合专用保水剂,本研究采用交联复合方法,采用有机无机杂化凹凸棒土保水剂作为基础保水材料,与腐植酸、稀土元素、菌根与营养元素(NP
本论文采用肝细胞的拟组织化凝胶包埋培养方式,主要从药物代谢和药物肝毒性两个方面来研究其用于药物筛选的可行性。本论文首先考察了大鼠肝细胞凝胶包埋与作为对照培养模型的单层贴壁细胞的CYP1A2、CYP2B、CYP3A和Ⅱ相酶中GST的活性。通过比较,发现凝胶包埋细胞比单层贴壁培养细胞能更好地保持各项药物代谢酶的活性。其次,本文采用超低温保存方法来解决肝细胞无法增殖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超低温冻存后大鼠肝
硫酸酯化后的马尾松花粉多糖,部分羟基被硫酸基取代,从而具有了静电排斥效应和空间位阻,改变了多糖原有的空间结构,易与蛋白质的特定结构域结合,从而影响其功能和生物活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