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Robert.J.Sternberg)一直致力于智力理论的相关研究,他在1985年提出三元智力理论之后,又于1996年提出成功智力理论。他将成功智力划分为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三个方面。他认为学校教育过多注重学生分析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对学生在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成功来说,后两种能力却是至关重要的。随后,斯滕伯格在学校里进行了一系列培养学生成功智力的实践探索,并推出《思维教学》、《成功智力教学》等书。纵观斯滕伯格的智力理论,会发现他始终秉承三元视角,试图从理论构架到实践探索,寻找出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性、创造性、实践性三个方面能力发展的教育改革之路。因此,笔者将斯滕伯格提出的与教育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统称为“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正在探索中前行,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推动基础教育顺利开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策略。“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恰对我国“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初、高中开设的理科课程都强调通过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非常重要。然而,笔者在对中学理科教育现状的调查中发现,现阶段我国中学理科教学中仍存在下列问题:学生能力发展不平衡;课外活动难以开展;学生对学校生活的感觉有淡化趋势等问题。新课程标准提出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理科教师怎样做才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为学生在整个人生跨度的成功奠定基础?笔者通过查阅中外文献,走访初、高中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观摩优质课等收集大量资料,探讨将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应用于理科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以供理科教育工作者参考。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等。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目前中学理科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再通过课堂实录、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证研究,力图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在理科教学中实施三元教育的有效策略。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导论部分,从问题的提出,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意义三方面阐述本文研究的问题、文献基础、目的、意义、内容、方法以及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从对教师问卷、学生问卷以及教师访谈的统计与分析中,了解目前理科教育的现状,提出理科教育的不足,以引发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反思。第三部分,追踪斯滕伯格三元教育观产生的背景及历史演变,对斯滕伯格三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思维教学到成功智力教学进行系统阐述。第四部分,为更好落实新课程理念,实现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目标,提出以课堂教学为主,并在课堂的时空延伸中实施三元教育的策略,为中学教师提供有益借鉴。第五部分,阐发笔者对三元评价的初步构想,以便更好地推动和保障三元教育的有效实施。第六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过程进行整体反思,并展望在理科教育中实施三元教育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