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装饰设计师创作中所关注的主要是空间的问题,如空间的生成、空间的利用以及空间的体验,这也是建筑设计创作中的三个重要阶段。通过理性的分析(包括场地、功能、流线)生成合格的产品还不够,如果一名使用者能从该建筑空间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在心灵深处有所触动,那么该空间环境才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故对空间体验方面的关注是提升作品档次的一个有效途径。影响使用者的空间体验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界定空间的建筑装饰形态对人心理的影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建筑装饰形态产生触动人心灵的力量,形态美感与人的审美机制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其深层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在求学的8年时光里,在导师的指导下,笔者学习用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认识建筑的感性美,力求弄清表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论文对审美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具体做法上,一方面拓展了格式塔理论的应用范围,对形态的基本特征、基本属性进行了审美心理分析;另一方面运用心理实验、问卷调查的手法来收集数据,并采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以求揭示其中的规律,并尝试根据对美感规律背后心理机制的理解来对当代建筑装饰现象进行解读。 本文的结构分成三部分:基础理论部分、探索研究部分以及现象分析部分。在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架构以及关于建筑装饰形态审美背后心理学的原理作了介绍,为下面开展的具体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探索研究部分对建筑装饰形态的基本语汇、基本属性及美感规律背后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究,并运用实证主义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三点:1.采用独特的视角来探讨美感背后的心理机制;2.采用科学的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3.对审美心理中的矛盾机制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一方面验证了视知觉理论中的基本观点,另一方面对视知觉理论进行了深化与拓展。强调了秩序是产生美感的重要途径,而审美心理中的矛盾机制直接推动了形态美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