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约束下中部六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o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灾害和极端天气的频现,使得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自然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愈来愈大,打破了其本身对二氧化碳吸收与排放的平衡,造成气候问题日渐严重。各国普遍认为推行低碳经济是避免气候灾难性的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则被认为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国中部地区地理和经济地位显著,但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经济发展资源依赖性很强,碳排放超标问题一直困扰着中部各省。因此在中部地区实施产业优化升级改革,逐步转向低碳发展模式是调和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根本途径。在现阶段的研究中,着重于中部地区碳排放问题的研究较少,具体将产业部门细分,以碳排放为约束得出产业结构优化方案的也较少。本文聚焦于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碳排放效应问题,力图深入研究从而为中部六省低碳产业体系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建议。首先,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特点和碳排放变化趋势,定性研究了产业结构变化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效应;接着,构建了产业结构影响碳排放效应的模型,采用中部六省2000-2014年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实际验证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作用;最后,为模拟测度碳排放约束下产业结构优化方案,构建了一个目标规划模型,以最小化具有可比性的碳排放指数为目标,加以经济规模、充分就业、碳排放量等约束条件,采用中部地区最新2014年数据分析得出优化方案,对比产业结构优化前后碳排放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产业结构优化模拟的结果直接证明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降低碳排放、促进就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各省份产业比重变化呈现出来的一致特点是:合理缩小工业规模、大幅扩展其他服务业、控制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和建筑业的比重变化。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电子信息产业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作为电子信息产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引入良性评价,为实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理念改变与学生学习英语方式改变提供了保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不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英语 良性评价  一、构建高中英语教学良性评价体系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弊端逐渐显露。  1.片面注重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