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雷的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jzhan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非常壮观的声、光、电现象,从古至今都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包括雷电在内的天气现象的认识和研究记录在相关文献典籍中。本文主要在搜集整理中国古代雷文献的基础上,从科技文献学、科技思想史、科学文化史的角度对雷电认识观、古代雷灾、古代防雷予以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第一章:中国古代雷类文献研究。中国古代的雷文献主要包括五部分,分别是史部中的《五行志》(或《灾异志》)类文献,政书中的灾害、物异类文献,类书中的相关卷、部文献,散见于经部、子部、集部类文献以及现代相关论著。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及其著录特征的研究,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本研究的起点。第二章:中国古代雷的认识观研究。唯心论的雷电认识观,普遍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其反映了古人在当时科技认识水平下的崇拜信仰心理,是中国古代气象民俗迷信的思维方式;以摩擦起电、爆炸起电学说解释雷电生成机理以及以相关雷电谚语作为天气预报的唯物论雷电认识观,则表明了古人对天气现象雷电产生机理规律的不懈探索,体现了古人在气象科技认知方面的聪明才智和世界贡献。第三章:中国古代雷灾研究。中国古代的雷电灾害,历代统治者将其作为休征治世的参考。从文献记录的数量来考察以明代为分界线,具有前疏后密的特点;从雷灾发生的时间从空间予以研究,则与现代雷电发生的气候区域基本一致;从受灾的对象予以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人畜伤亡、宫殿寺庙房屋建筑损毁等方面。第四章:中国古代防雷研究。古代先民在生产生活中备受雷电灾害的同时,也积极探索和发明了一些行之有效的防雷措施,影响至今。在中国传统天人感应、天人相争等观念的影响之下,采取了巫术厌胜、技术措施不同方式来予以防雷。
其他文献
采用ICP-AES法代替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不仅实现了对镁合金中的La、Ce、Pr、Nd元素的同时快速测定,而且测试数据的准确度和精度很高。
针对目前粮仓监测系统存在的布线困难、扩展性差和成本高的缺点,基于无线传输思想,给出了可以实时监测O2、CO2 温度、湿度等参数并越限报警的粮仓监测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安全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奶制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生活供需品,其安全受到广泛关注,奶牛生产管理作为奶制品生产的重要环节,渐渐成为近年来奶
风能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稳定性与随机性,利用微网可以弥补风力发电天然的缺陷。通过合理设定高频交流的运行频率,可有效的减小风力发电机的滤波器体积、变压器体积,高频电相比
大庆油田建设集团(以下简称集团)成立于2001年。由于基建行业社会化程度高,技术壁垒比较低,油田内外建筑企业逐年增多,加之国有企业机制、经营管理水平、成本等方面与竞争对
枯萎病是制约冬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冬瓜枯萎病的经济有效措施。本研究以冬瓜抗病材料B94与高感病材料B43的杂交F2后代分离群体为供试材料,利用RA
反应釜中进行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由于浓度高、反应剧烈、控制灵敏性及散热问题比较突出,而且反应釜具有非线性、多变量、强耦合、大时滞等特点,控制任务比较复杂,用经典的PID控
目的:将文献中干燥综合征的证型分解成基本单元证素,系统分析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为规范其辨证分型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及PubMed等数据库近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