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庄子内篇义》以对《庄子内篇》作注为依托,是至今吕氏流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著作之一。它既体现了吕氏较高的注庄成就,又折射出了吕氏本人的哲学思想。在《庄子内篇义》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内篇义》以对《庄子内篇》作注为依托,是至今吕氏流传下来的较为完整的著作之一。它既体现了吕氏较高的注庄成就,又折射出了吕氏本人的哲学思想。在《庄子内篇义》中,吕氏向我们展示了《庄子内篇》“本末贯通”之逻辑体系,使我们对《庄子内篇》的逻辑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又向我们阐释了《庄子内篇》的“唯用”之实质,将《庄子》与时代现实、人生理想相结合,使得庄文字里行间所体现的“虚”的状态与人世社会的“实”的情况融合在一起。他既把握住了《庄子内篇》各篇的本义,丰富了“道”、“无为”、“神”、“心”等哲学概念的内涵,又对《庄子内篇》的内涵进行了发挥,在《庄子内篇义》中将“有为”与“无为”辩证统一在一起,调和了庄、孔思想,融合了儒道哲学,发扬了王安石的“变”、“性命之理”等思想,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吕氏《庄子内篇义》在治庄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其他文献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和外延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予以高度关注,对如何增强这一实效性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在热烈探讨如何增强实效性的同时,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本身的探讨却略显不够。”[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问题本身是否值得探讨?事实上,这一问题不但值得探讨,而且值得深入研究。因为只有先明确问题之所在,然后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人们总希望能从技术层面上寻求解决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的方法,而远程语言学习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实践证明,虽然技术不是万能的,但在不同历史阶段内的新技术手段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侧面促进外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远程外语学习更离不开技术的支撑。 21世纪的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而作为信息时代标志的通信技术必定也会影响我们的外语教学。从远程学习环境的角度看,今天的学生所处的
本文以《倭名类聚抄》(以下简称《倭名抄》或《和名抄》)二十卷本、十卷本两个版本系统中的古写本、刻本为研究对象,从多个角度,使用文献学、文字学等研究方法,在梳理介绍《倭名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