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财政的财源建设研究——以怀宁县为例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tpa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县级财政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   但由于此次财政体制改革在设计之初就过分强调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总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使得地方财政尤其是县、乡两级财政具有“先天性”的缺陷,县级财政可支配财力极其有限。而在现阶段,县级政府改善财政状况应靠自身加强财源建设。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公共财政新体制的构建以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措施的陆续出台,地方财源建设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做好县一级的财源建设工作、做大做强财政“蛋糕”   已成为我国县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先从理论角度阐述了财源及财源建设的概念和理论依据,指出了财源和财政收入的区别、财源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对怀宁县的财源建设情况进行实证分析,按照“实地调查一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一解决问题”的思路,首先阐述怀宁县财源建设的现状。然后分析出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政收入依然偏低”、“财源质量不优”、“财源建设水平低,增收潜力小”等问题。随后从深层次上分析造成怀宁县财源建设问题的原因,指出怀宁县财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不光有财政体制上的原因,还有自身的原因。最后给出加强我国县级财源建设的对策,分别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夯实基础财源”、“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壮大工业主体财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拓新兴财源”和“建立完善相关机制,扩大财源效益”   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怀宁县财源建设工作做出实际指导。   本文的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县级财源建设的研究找出县级财政困难的解决之道,助推县域经济再“迈台阶”,并通过对安徽省怀宁县的财源建设状况作实证分析为当地政府做好财源建设工作出谋划策。本文的研究也不仅可以弥补在财源建设方面所做研究的不足,使财源建设理论能够更加系统化,丰富地方财政学的理论,也可以在新时期为县级财源建设找出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为做好县级财源建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具有较强的实际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沪港通的概念在原来07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营困难,国内外很多企业纷纷加快了资源整合和实现资源向优势环节集中的步伐。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已是企业值得关注的发展问题。企业
在现代社会,地震、飓风、海啸、雨雪、干旱等各类自然灾害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我国又是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且损失严重的国家之一,进入20世纪90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