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37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及理解多样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表现包括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三个方面。根据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说明,其中的“文化”主要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要培育“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对“文化传承与理解”较为忽视,因此,必须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视角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本研究在厘清“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概念、价值和内容要素的基础上,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文本与理解关系理论、隐喻理论的支持下,阐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强调过程的对话性和教学的个性化。其教学类型按不同文本内容可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阅读教学和外国作家作品阅读教学。这四种类型的阅读教学各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这些目标与内容,是通过阅读教学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关键一步。为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进行分析,并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二是存在过度解读和文化冷漠两种现象,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文化体验。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阅读教学观念的偏差、教学方法的机械化、阅读教学文本的分散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局限。针对以上不足和原因,本研究认为首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目标取向;其次要整合教学资源,丰富阅读教学文本,拓展文化视野;再次要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主要以对话教学和情境教学增进文化理解,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后,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方法两方面落实教学评价,加强文化践行。
其他文献
WTO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教育和文化逐步趋向融合.我国加入WTO,外国的文化、资金、教学方法等 将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我国的民族文化和教育产业.从WTO的有关规则出发,认识我国
非连续性文本随着数字化新媒介的发展,被广泛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它进行使用和阅读是未来社会对每位公民的要求。非连续性文本这一概念最早由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在阅
通过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及其价值趋向的解读与分析,表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统一是黑格尔理论的特征之一,进一步说明:对价值理论的研究决不能避开对世界观的考察。
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是教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8年新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不高,社保覆盖面不到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较低,中国社保机构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实现全国统筹必须进行机构整合,针对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从统一社保信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