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以及理解多样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具体表现包括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践行三个方面。根据最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说明,其中的“文化”主要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要培育“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离不开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教学。而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更注重语言建构与运用,对“文化传承与理解”较为忽视,因此,必须以“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视角来研究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育学生的“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本研究在厘清“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概念、价值和内容要素的基础上,将“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与语文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文本与理解关系理论、隐喻理论的支持下,阐明“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特点,强调过程的对话性和教学的个性化。其教学类型按不同文本内容可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阅读教学和外国作家作品阅读教学。这四种类型的阅读教学各有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这些目标与内容,是通过阅读教学落实“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关键一步。为了解“文化传承与理解”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本研究选取有代表性的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进行分析,并对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访谈调查,发现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目标并不明确,二是存在过度解读和文化冷漠两种现象,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学生的文化体验。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阅读教学观念的偏差、教学方法的机械化、阅读教学文本的分散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局限。针对以上不足和原因,本研究认为首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强化“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目标取向;其次要整合教学资源,丰富阅读教学文本,拓展文化视野;再次要使教学方法多元化,主要以对话教学和情境教学增进文化理解,同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最后,从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方法两方面落实教学评价,加强文化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