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尺度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

来源 :武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尺度的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规律一直是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研究重点,建立区域尺度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模型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非饱和带土壤水是地下水系统的重要补给来源和浅层地下水的主要消耗途径,同时也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源头与缓冲区,因此常常需要将二者进行统一的分析与模拟。Richards方程是描述非饱和带土壤水分运动的基本控制方程,然而该方程在求解时需要详尽的输入参数与大量的计算消耗,限制了该方程在区域问题中的应用。目前在区域问题中应用较多的均衡模型则存在物理过程描述不全面、结构过于简单、计算精度较差等问题,亟需进行总结与改进。此外,现有的饱和-非饱和耦合模型存在求解稳定性差、质量不守恒、模型扩展性与实用性不足等问题,且基于严格质量守恒的饱和-非饱和水分与溶质运移模型尚需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在实际土壤水盐运移的问题中,综合考虑饱和带与非饱和带土壤水盐长期运移规律的研究亦较少,难以从宏观上把握区域土壤水盐的运移演化规律。因此,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区域尺度的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理论、模拟方法与实际应用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现有主要模型的理论基础及优缺点,并以此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以建立稳定实用的区域尺度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集成模型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大型农业灌区的土壤水盐运移演化规律为研究的落脚点,建立了非饱和带土壤水盐运移模型,区域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耦合模型,并开发了紧密连接GIS系统的集成模型CoupMod以解决模型扩展性与实用性的问题。对于河套灌区的实际问题,采用本文提出的CoupMod模型与耦合SaltMod模型研究了河套灌区的土壤水盐运移演化规律。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构建了基于统计方法与数值方法的垂向一维非饱和带水均衡模型UBMOD,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水分在重力势、源汇项等外力和基质势作用下的运动,可以处理不同边界条件与剖面非均质等复杂情况,且嵌套了相应的作物模型。该模型仅需4个稳定的土壤水力参数,可以完全保证质量守恒,克服了传统水均衡模型不能描述向上的土壤水分运动的缺点,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与较好的模拟精度。(2)构建了可以描述非饱和带溶质运移物理非平衡现象的UBMOD_S模型,该模型基于水分均衡模型UBMOD,并加入了可动-不动水体的假设。UBMOD_S继承了UBMOD的优点,绝对质量守恒,求解精度良好,对时间步长和空间步长没有严格的限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3)提出了保证质量均衡的区域饱和-非饱和水分运动迭代耦合方案,将饱和带水动力学模型MODFLOW与非饱和带水均衡模型UBMOD进行耦合。开发了紧密连接GIS系统的集成模型CoupMod。CoupMod包含了多个数据处理工具与计算模型,解决了模型的扩展性与实用性的问题。采用试验数据和通用模型对迭代耦合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耦合方案保证了水量均衡,且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4)提出了3种保证质量守恒的区域尺度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耦合方案,并根据兼顾迭代效率与计算精度的耦合方案二开发了区域尺度饱和-非饱和水分及溶质运移模型。采用试验数据和通用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并阐明了该模型的优缺点。(5)将区域尺度饱和-非饱和水分与溶质运移模型应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分析了河套灌区在现状及限制引水条件下的水盐运移规律。结果表明,限制引水条件下会导致非饱和带盐分淋洗作用减弱,使得灌区面临土壤盐分累积的风险。(6)在限制引水条件下,可以采用井渠结合的灌溉模式补充灌溉水量、控制土壤盐分。针对内蒙古河套灌区井渠结合的实际问题,构建耦合SaltMod模型,结合隆胜井渠结合区15年长系列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隆胜井渠结合区及全灌区未来100年的土壤水盐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地下水矿化度小于2 g/L的区域开展井渠结合膜下滴灌,利用黄河水两年一次秋浇,可以有效控制耕地根系层的土壤盐分,保证河套灌区灌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技术、智能技术等各项技术的的不断创新和突破,全球范围内的电力能源输配电环节都开始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1]。而在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环节——高级量测体系的建设中,配网需求侧的量测设备作为其重要终端产品之一,对其信息的准确高效的获取是高级量测系统建设和正常运行的前提[1]。随着大力推进配网需求侧量测设备的智能化应用以及高级量测体系的建设发展,低压电力线通信作为量测设备和高级量测体系之间信息交互
第一部分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背景和目的:卒中后血压管理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方面。大量研究分析了卒中后血压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但很少有研究探讨急性期血压与心源性脑栓塞(CE)临床结局的关系。本研究通过评估CE患者的基线血压水平,随访观察患者的脑卒中复发、出血转化及3个月预后情况,探讨影响CE预后的主要因素,特别是急性期血压水平对CE患者3个月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
本文以廣東學海堂學者爲研究對象,涵蓋學長、生徒及其他學者,點考察學海堂創設初期學者、學海堂第二代學長、東塾弟子的治經情況,通過述三代學人的治學宗旨,展現清代中晚期嶺南漢學的發展進程與整體面貌。本文分四章進行論述。第一章介紹明代廣東的地域學術傳統,以及清代前中期廣東學風的特徵。明中葉陳獻章講求心性之學,弟子湛若水發揚廣大,江門學派逐漸發展爲嶺學第一大宗,與姚江學派各自講學而互通聲氣,心學風氣盛極一時
过去几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议题之一是“问题解决”,然而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提高自主创新,建设科技自信、创新型国家,离不开创造
本研究选择可降解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大分子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采用介孔二氧化硅(MSNs)作为药物载体,负载能促进成骨的、具有抗氧化能力的小分子乙酰半胱氨酸(NAC),并使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将载药MSNs纺入PLGA纤维中,合成出一种能双重负载NAC的组织工程支架,并探究了该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验证该支架良好的促进细胞生长和促进成骨的能力,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简单易行的方向
本文在国际立法演进、我国《民法典》施行、《海商法》修改项目启动三大背景下,针对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所涉六个主体即(契约)托运人、(契约)承运人、收货人、实际托运人(交货人)、实际承运人、港口经营人,首先整体上勾勒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主体的架构,然后各分一章分别研究其所涉法律制度,最后对主体制度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总体评述,提炼出相对宏观的指导意见。第一章“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法主体制度概述”,讨论了国际海上货
处置僵尸企业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之首“去产能”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迫在眉睫的关键难题。根治僵尸企业问题需要彻底厘清其与各利益共同体背后的逻辑关联,而事实上,僵尸企业之所以能够“僵而不死”,离不开来自政府和银行的长期“输血”。让僵尸企业存续更符合三方各自的短期利益。作为僵尸企业,管理层和股东不愿自我出清,更倾向于依靠“啃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经济开放不仅提高了国内生产效率,还对资源与环境的分配和使用效率产生影响;产品出口不仅会提高劳动者收入,还产生了地区、产业间的工资差异。在国内、国外两个大循环系统下,对外贸易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产品出口能够促进国内部分劳动力收入上涨,产品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比较明显,对外贸易与对内贸易两个大循环对国内经济效率、收入分配格局产生影响。国内外的相关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要求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对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进行积极、主动和有效地干预。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理论明确了健康相关行为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全球超过一半的死因归属于行为和生活方式。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相关行为是健康的社会决定因素中最具有可塑造性和可变性的因素,其可控制性最强,是实施健康干预与管理的首选因素之一。改变危害健康行为,能够成功预防75%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
流感主要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发热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全世界每年有超过500万重症流感患者,其中导致29-65万人死亡。流感的爆发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而且还对全球经济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的影响。流感病毒是属于正黏病毒科家族的负链RNA病毒,根据其核蛋白和基质蛋白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甲型、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由于甲型流感病毒具有更高更强的抗原变异性,因此其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其中高致病禽流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