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蛤(Cyclina sinensis)是一个新兴的优良贝类养殖品种,但受苗种培育的制约,在我国北方地区未能广泛开展养殖,主要原因是青蛤稚贝培育在高温季节进行,此时单胞藻饵料培养非常困难,容易因饵料缺乏而失败。本文主要研究目的是,在春季等空闲时期大量培养青蛤稚贝常用的单胞藻,然后用化学方法浓缩并达到生产性水平,不但浓缩效率高,而且保藏成本低;浓缩藻贮存到夏季高温季节育苗时使用,作为稚贝的主要饵料或补充,降低对鲜活单胞藻的依赖,增大青蛤稚贝出池规格。本论文研究比较了明矾、高锰酸钾、聚合氯化铝、氢氧化钠、壳聚糖等五种试剂对青蛤稚贝培育中常用的蛋白核小球藻、亚心形扁藻、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等四种单胞藻的浓缩、保藏效果,并比较了浓缩藻对壳长分别为0.96mm、1.22mm、2.1mm及3.1mm青蛤稚贝的投喂效果。结果表明,从培养难易、营养价值、浓缩效率和保藏时间上考虑,只有亚心形扁藻适宜用化学方法进行生产性浓缩并用于青蛤稚贝培育。亚心形扁藻较适宜的浓缩剂为高锰酸钾7~8mg/L和明矾180mg/L,浓缩扁藻密度达到4000-6000万个/ml,浓缩200-300倍,达到生产性浓缩要求;浓缩扁藻可在不添加抗冻剂的情况下,在库温-9~-7℃的普通冷库中保藏6个月以上,实现了低成本保藏。本文揭示了用化学法制备的浓缩藻对投喂动物的安全性问题,及其与化学试剂作用机理的关系。明矾和聚合氯化铝所含的有毒离子铝全部混入浓缩藻中,因而对所投喂的青蛤稚贝产生了较强的毒性,后者让所含铝离子更多因而毒性更强;高锰酸钾水解产生的二氧化锰虽有一定的毒性,但混入浓缩藻的数量很少,因而对所投喂的青蛤稚贝未表现出毒性。青蛤稚贝可以通过代谢将铝离子排出体外,故适当控制摄入量,可减轻中毒表现。本文研究表明用明矾和高锰酸钾浓缩的扁藻均适宜在青蛤稚贝培育中使用,其中用明矶浓缩的扁藻有一定毒性,稚贝规格小于lmm时不适宜投喂,超过lmm可按不超过50%的比例与鲜活金藻或角毛藻混合投喂,2mm以上可超过50%;用高锰酸钾浓缩的扁藻未表现出毒性,投喂时间可提前,投喂比例可加大。在浓缩扁藻对青蛤稚贝的生长效果上,当浓缩扁藻占总投喂量的50%时,体重7天增长率达到103.8%;当浓缩扁藻占总投喂量的75%时,体重7天增长率达到54%以上;即使没有鲜活金藻时,全部投喂浓缩扁藻(用高锰酸钾)至少可以维持青蛤稚贝7天增长率达到35%,因此浓缩扁藻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饵料保障作用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