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系归属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138677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1982年五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报告首次提出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独立法律体系;1987年十三大报告宣布,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1993年,《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在本世纪末要“初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1997年十五大报告确定了“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2003年十届全国人民大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第一次工作报告总结中指出,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2007年十七大工作报告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到2010年年底,“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当前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规范意义上的法律体系,并非文化意义上的法律体系。文化意义上的法律体系,又称法系,是一国法律文化、法律传统的整体。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法系归属问题学界有不同观点。本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对不同含义的法律体系作出界定;第二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认识;第三部分介绍世界主要法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制度关联;第四部分是本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系归属的总结。
其他文献
“革命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革命”概念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理论地位。“革命”本是一个政治范畴。狭义的革命主要指社会制
新疆之于中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新疆就具有“足以屏卫中国,巩我藩篱”的重要战略地位,它丰富的能源储备使得其战略地位在以能源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中更加凸显。维护新疆
我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传统、经济条件和人文状况孕育出了独具魅力的以中国传统法律为中心的中国法系。作为世界法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法系,曾经灿烂一时,其光芒照耀过整个
在现有法律体制和司法实务中,因违反资质管理行为而订立的建设工程合同被当然地判定作无效合同。而在违反资质管理的行为中,借用资质行为是最为常见的行为。根据我国合同法的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中国与东盟的安全合作机制。随着中国与东盟各方面合作的展开,关于安全方面的合作也愈加深入,双方的安全合作机制建设也逐渐发展,尤其是2003年中国加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