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手机的人际交往形态演变研究—媒介环境学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nini907194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种媒介环境会影响和塑造使用主体的认知和行为习惯,媒介环境的变化也会带来交往场景的改变,进而导致主体之间的交往形态发生变化。我们在借助交流工具实现交往活动的同时,反过来又会被交流工具所再塑造。时下,无论是关系维护,还是社会关系拓展,手机几乎已成为人人能够感知的“社会事实”,是时下最普遍的通信交往工具。而手机这个重要载体也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形态带来着深刻变革。本文旨在研究自手机出现以来,人际交往形态是如何被手机所一步步改变和塑造的,试图梳理出一条基于手机的人际交往形态的演变之路。本研究因循媒介环境学的理论视角,认为手机发展历程中每一种新功能的出现和流行都会建构出一种全新的媒介交往环境,而这种媒介环境又对该时期的人际交往形态带来着冲击和改变。笔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基于手机的人际交往形态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时期的“熟人社交”阶段、数字移动电话时期的“泛熟人社交”阶段、第二代移动通讯技术时期的“半熟人社交”阶段和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时期的“扮熟人社交”阶段。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满足了用户不断升级的人性化需求。然而,技术手段实现了联络的便捷,却也造成了人际关系的松散和扁平化。就像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在“延伸”的同时意味着“截除”,感官在“延伸”的同时意味着这部分感官的“弃用”。在市场化体制越来越深入的国度里,关系网逐渐转移至电子通讯录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变成了伦理本位与工具理性相掺杂的变体,关系发生了异化。当手机介入人们的日常交往,沟通固然变得更加便利了,可人与人之间也产生了无法拥抱的遥远,“交流的无奈”现象依然存在。了解这些,有助于发挥手机在当今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对于我们如何更好地生存和交流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谢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与谢灵运山水诗的比较,探讨其山水诗情景交融的创作特色及贡献。
<正>一、及时性原则案例: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立定跳远时,常见一些学生只关注跳的远度,忽视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在做起跳练习时经常出现两脚不自觉地向前移动并单脚起跳的现象
康树华(1926-2014)一生处在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这一期间,尤其是其后半世,中国由自然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思想领域东西方
基于对四川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51个县1271个乡镇的水环境容量估算,对不同地域的环境适宜性进行评价,旨在为震区恢复重建的人口、经济布局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水环境容量选择CO
中国现代的民族声乐是一种现代的声乐艺术,它以中国的传统声乐技术为基础,又融合了西方的先进的现代声乐技术,是中西文化交流结合的产物。这种声乐艺术,在现代中国音乐中拥有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建筑装饰的注意力逐渐从室外转移到了室内。建筑装饰可指一项活动,也可指一种行业。有效实施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管理不但是装饰
我们现在所说的计算机网络犯罪,实际上就是指运用计算机的技术然后借助于网络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点表现为犯罪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犯罪
素质教育要求每位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然而在现如今的教学工作中,基于个体化差异发展,每个班级都存在一部分后进生,这已成为一种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推进是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推进的前提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融入新时代,协同的科学理论、系统的科学思维、现代
近年来,随着我国IT服务外包行业的迅猛发展,In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增长,作为IT服务外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IT服务外包中的人员外包越来越受到各种企业的青睐。越来越多的IT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