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的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近年来NAFLD的发病率不断攀高,且起病渐趋低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NAFLD本身会向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进展,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脂变肝脏还可加速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等其他肝病向终末期肝病进展。更严峻的是,NAFLD还与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NAFLD的治疗目前缺乏特效药物,目前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基础治疗包括控制饮食、控制体重、增加运动、修正不良行为、控制原发基础疾病等;药物干预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调脂药、抗氧化剂、熊去氧胆酸及其他对症处理。复方牛胎肝提取物主要成分包括牛胎肝提取物、肌醇维生素、B12等,对机体糖脂代谢中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其对NAFLD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高脂饮食建立NAFLD大鼠模型,予以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观察其对NAFLD的作用及其可能相关作用机制,为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NAFLD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来源:55只雄性清洁级SD大鼠,体重150-160g,由浙江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2.动物模型的建立:所有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基础饲料喂养,8周后加用生理盐水灌胃;高脂模型组和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分别加用生理盐水灌胃,和大中小剂量(40、24、15 mg/kg/d)复方牛胎肝提取物灌胃。所有大鼠均于第16周末处死,以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效果。3.肝脏组织学检查:在肝脏最大叶距边缘5mm处取小块肝组织,浸泡于福尔马林液中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以评价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NAFLD大鼠的治疗效果。4.主要观察指标:实验结束后,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胆碱脂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血糖和瘦素等。其中各血清生化指标采用酶法于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仪上测定,血清瘦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1.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16周时,对照组大鼠肝脏无异常发现;模型组大鼠肝脏体积明显增大、包膜紧张、呈土黄色、切面油腻,光镜下观察到明显的脂肪变性和汇管区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符合NASH的病理表现;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也存在肝细胞炎症细胞浸润和脂肪变性,但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和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轻。大中剂量治疗组之间肝脏组织病理学差异较小,小剂量治疗组病变程度相对较严重。2.大鼠体重、肝脏指数和肝脏湿重变化:入选分组时各组大鼠体重无明显差别。造模16周时,模型组和各治疗组肝脏指数和肝脏湿重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大剂量治疗组体重明显下降(P<0.05),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肝湿重均明显减轻(P<0.05),大中剂量治疗组肝指数明显下降(P<0.05)。3.血清生化检测:造模16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等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牛胎肝治疗组血清空腹血糖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4.血清瘦素检测:造模16周时,模型组血清瘦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中小剂量治疗组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1、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可减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损害,并具有剂量相关性的现象。2、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血糖代谢有关。3、调节血清瘦素水平可能是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治疗作用的另一重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