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运用中医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肺康复疗法:(1)推拿:点按肺俞、关元、气海、肾俞(据患者呼吸节奏频率,吸气力度轻,呼气力度较大,酸胀为宜);(2)针刺:尺泽、太渊、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中医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治疗效果,为临床运用中医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吸入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肺康复疗法:(1)推拿:点按肺俞、关元、气海、肾俞(据患者呼吸节奏频率,吸气力度轻,呼气力度较大,酸胀为宜);(2)针刺:尺泽、太渊、定喘、肾俞、肺俞、气海、三阴交等;(3)六字诀呼吸法:引导患者全身放松,调整好姿势,吹、呵、呼、嘘、呬、唏。治疗1疗程后,采用呼吸困难评级量表(m MRC)、COPD评估测试(CAT)、6分钟步行实验(6MWT)、动脉血气分析和肺功能来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治疗后相比较,(1)m MRC量表评分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的m MRC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m MRC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2)COPD评估测试(CAT):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的CAT分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的CAT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3)6分钟步行实验(6MWT):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均长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4)动脉血气分析: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的Pa O2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Pa CO2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Pa O2值高于对照组(P<0.05),Pa CO2值低于对照组(P<0.05)。(5)肺功能: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后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FEV1%预计值、FEV1/FVC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miR-150-3p调控Wnt/β-catenin通路的机制及天麻钩藤饮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防治高血压心肌纤维化寻找新的靶点。方法:第一部分: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检索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有关miRNA数据集,筛选出在高血压心肌纤维化中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miR-150-3p靶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第二部分:临床验证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患者血清miR-150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治疗风痰瘀阻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水平的影响,探讨化痰通络方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起效机制,为化痰通络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更多科学实践依据。方法:参照制定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风痰瘀阻型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内科常规治疗+化痰通
目的:比较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结合韦氏手法与塞来昔布加韦氏手法治疗气滞血瘀型髌骨不稳症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本课题参照临床试验随机分组原则,病例都来自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2019-03月至2021-03月符合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的60例气滞血瘀型髌骨不稳症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身痛逐瘀汤加减配合韦氏手法治疗,身痛逐瘀汤每日1袋,分早晚2次饭后半
目的:骨折是影响患者生活的常见病,面临骨愈合不当或持续性不愈合的风险。常规的机械固定及骨移植往往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s)用于骨再生的治疗越来越受到科学界的关注。然而,过去的研究报道BMPs的临床疗效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安全性也有待商榷。在复杂的长骨骨折及骨不连的治疗中,BMPs的具体使用方案也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蠲痹汤联合雷火灸对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进一步突出中医内服法联合外治法治疗的优势,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方法:选用70例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及门诊确诊的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病人,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治疗组:予服用蠲痹汤(每天2次,早晚分服)联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予硫酸氨基葡萄
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9年08月至2020年08月在我科行ACL单束重建患者60例(60膝),按照术后康复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院内标准ACL术后运动康复方案,观察组采用院内标准ACL术后运动康复方案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记录并对比患者术后1周、3周、6周VAS评分、膝关节肿胀情况以及膝关节屈伸角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薯蓣丸(汤剂)联合毫火针治疗气血亏虚型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及对血清IL-17A、IL-22及生活质量(DLQI)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气血亏虚型白癜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中药汤剂“薯蓣丸”联合毫火针治疗,对照组仅使用毫火针治疗。另选30例健康志愿者作健康组,仅检测其血清IL-17A、IL-22水平。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中医手法治疗粘连期冻结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骨科62例冻结肩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关节腔注射治疗(31例),治疗组关节腔注射联合中医手法治疗(31例)。比较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8周及第12周进行各项指标评分。包括肩关节被动活动角度(前屈、外展、后伸、内旋、外旋);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在经皮椎间孔镜及和脊柱内镜下Delta大通道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指标,评价Delta大通道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手术微创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提供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于广西骨伤医院骨二科确诊为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5例,根据手术方式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脊柱内镜Delta大通道组,经皮椎间孔镜组35例,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