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器推进系统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

来源 :内蒙古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chaogu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美国多款高超声速飞行器的试飞成功,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究热情。各国学者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目前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的设计研究还主要基于传统确定性单一学科和目标的设计优化,设计效果并不理想。由于飞行器推进系统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论文在深入分析了推进系统的各个子部件构型参数和性能指标后,提出一种飞行器推进系统多学科可靠性设计优化方法。通过与确定性设计优化结果对比,验证了可靠性设计优化结果的准确性和优越性。首先,针对产品设计优化过程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分类方法以及不确定性传递分析方法和设计优化框架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考虑到飞行器推进系统设计优化是一个多学科耦合优化问题,对多学科设计优化方法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后续的飞行器推进系统的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在飞行器推进系统的不确定性处理的方法上,提出了结合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中6sigma组件进行可靠性设计优化的方法,并结合工程算例验证了6sigma可靠性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使设计优化过程更加准确高效,结合算例对多目标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对比,验证了多目标遗传算法高效的寻优性能,为之后的设计优化提供了方法遵循。然后,考虑到飞行器推进系统设计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多学科优化问题,将推进系统按前体/进气道、隔离段/燃烧室、后体/尾喷管分开,并分别进行了参数化,从推进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成本角度出发,将推进系统划分为前体气动学科、燃烧室推进学科以及质量学科,确定了各个学科的设计变量和性能指标。最后,依据飞行器推进系统的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将MATLAB和ISIGHT进行结合,分别对飞行器推进系统进行了确定性和基于可靠性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可靠性设计优化结果表明,飞行器推进系统综合性能达标,获得了最佳的可靠性设计方案。通过对飞行器推进系统的不确定性多学科设计优化,获得了可靠的设计方案,为后续飞行器其他系统的设计优化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生物质是一种可再生、储量丰富的能源,具有低碳清洁的特点;原煤是具有高灰分、低挥发分、低热值特点的劣质煤。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生物质与原煤的利用被各界人士关注,对生物质与原煤进行混合热解、燃烧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本文选用内蒙古产粮区河套平原的玉米秸秆、内蒙古锡林浩特煤田的原煤为原料,研究原煤与玉米秸秆混合热解、燃烧及重金属迁移规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氮气气氛下对原煤与生物质及其混合物进行
铬酸镧陶瓷是一种ABO3型钙钛矿体系的复合氧化物,耐腐蚀,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与物理稳定性,是一种新型的电热材料,但是由于铬酸镧陶瓷本身的脆性及不易加工性,使得大而复杂的陶瓷制品制作困难,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而且实际应用时,一些大而复杂的铬酸镧制品部分损坏后,无法再次利用。利用连接技术可以制备大而形状复杂的铬酸镧陶瓷,可以修复部分损坏的制品,为解决铬酸镧陶瓷的成型及修复的问题开辟了新的思路。二硼化
当今,固体火箭发动机已广泛应用于航天、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但其药柱成型工艺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改进与突破。固体火箭发动机药柱成型需要经过混药、浇注(插芯)和硫化三个工艺阶段,其中浇注(插芯)工艺阶段是药柱成型的重中之重。浇注(插芯)工艺是指芯模通过压板进入推进剂药浆的过程。在插芯过程中,芯模表面的空气会通过芯模运动进入推进剂药浆产生孔洞缺陷,导致推进剂药柱质量变差。为了解决插芯工艺中固体火箭发动机
Cu-Ni-Si系合金凭借其优异的耐腐蚀性、耐磨损性能和导热性而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例如衬套、海水淡化管道、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等零部件。但是随着使用环境越来越苛刻,上述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面临严峻的挑战。稀土改性为目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但其对Cu-Ni-Si系合金组织和性能影响研究并不完善。以不同稀土Ce含量的Cu-10Ni-7Si-5Mn-xCe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
TC4钛合金作为α+β型双相钛合金的代表,具有高比强度、耐高温、优良的抗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海洋及核电化工等领域,所以TC4钛合金的焊接也倍受关注。与其它焊接方法相比,活性激光焊具有能量集中、焊缝成形良好、焊接变形小、生产效率高等优点。然而该技术对于大厚件TC4存在焊接功率的限制、焊缝熔深不足、增加熔深机理不明确、活性剂成分保密,因此,研究活性剂对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的影响、探讨活性剂
毫米波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体积小,质量轻,适合无人机等小型灵活平台。但是无人机等平台运行不稳定,容易产生复杂的运动轨迹和较大的运动误差,对成像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随着对目标的检测、识别和认知能力的提高,为了获得更细节、更丰富的目标散射信息,对SAR成像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合成孔径是实现SAR方位向高分辨率的基础,但是长合成孔径会导致严重的空变相位误差和
随着5G时代的发展,云中心产生海量数据,在网络边缘部署微型数据处理设备成为解决数据缓存问题和提升数据传输效率的方法之一,云服务的普及推动边缘计算的发展。从云中心到边缘节点间传输着大量数据,造成节点负荷超载、传输时延增大等弊端。为了缩减边缘网络传输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可以利用压缩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当边缘网络节点对数据进行分类、检测操作时,传输设备中数据信息处于压缩状态,需要对压缩数据先进行解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的农牧养殖地区,养羊业是其中的标志性产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成为现代化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羊只个体识别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对于羊只身份识别的方法仍然以射频电子耳标方式为主,但是这种方法具有成本高、对羊造成一定伤害、容易脱落、替换等缺陷。相比而言,以羊脸这一具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作为鉴别依据,使用计算机视觉实现的非接触式羊只个体识别研究已经取
目前越来越多的沥青路面接近设计使用期,各种病害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沉陷、车辙、拥包和推移等。当这些病害对沥青路面产生功能性损伤,不能满足正常的行车需求时,常采用的养护方法可在旧沥青路面上加铺一层新的沥青混凝土,从而延长路面服务年限,该方法具有对交通影响小、施工周期短以及修复后的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然而,这种加铺层沥青混凝土会受到旧沥青路面病害的残留影响,同时遭受环境因素的侵蚀,加铺后含层间界面的
神经机器翻译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神经机器翻译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和泛化能力极大地提高了机器翻译的效果。然而神经机器翻译很大程度上依赖双语平行语料的数量和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弱资源机器翻译的发展。如何利用有限的语料和翻译方法提高弱资源翻译模型的翻译质量是机器翻译的重要研究方向。蒙古语是众多小语种中使用范围相对较广的语言,在内蒙古自治区是作为官方语言来使用,语言是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