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救赎——伯纳德·马拉默德小说《修配工》中的犹太意识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lei2_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共创作了八部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修配工》(1966)是马拉默德的代表作之一,荣获国家图书奖和普利策奖。在这部小说中马拉默德将个人的受难与其整个犹太民族的命运紧紧相连深刻地表达了其救赎思想。  本论文通过对《修配工》中犹太意识的研究探讨其救赎思想的深远意义。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主人公雅可夫犹太意识的觉醒。论文把犹太意识划分为身份意识、道德意识、受难意识和反抗意识四类,对其进行详细论述。首先,通过自己的苦难遭遇,雅可夫逐渐意识到犹太身份的重大意义。其次,在反犹势力的残酷迫害下,雅可夫从只考虑自己到关心他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生死存亡,是其道德升华的体现。再次,雅可夫受难意识的觉醒也是一个他从不愿受难到甘愿为他人受苦的过程。最后,在经历了无法忍受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过程中,他慢慢产生了反抗意识,并把犹太人的安危与革命和自由联系起来。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其犹太意识的写作渊源。马拉默德的创作思想离不开自己早期苦难的生活经历、犹太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和犹太人的苦难史。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犹太意识的深远意义,包括对犹太人的救赎意义和对世人的普遍意义。一方面雅可夫犹太意识的觉醒使其获得了精神救赎。另一方面,雅可夫从犹太意识觉醒到获得精神救赎的过程启迪世人对人生苦难的思考。  马拉默德在小说中不仅展现了犹太人的苦难生活,还反映了他对整个人类生存困境的思考和关怀。他的思想对犹太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和指引的作用。
其他文献
当今社会,商业广告随处可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不断扩张,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尤其是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出口
小说《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发表于1961年,被认为是维·苏·奈保尔的杰作。自发表以来,这部小说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先前的研究大多从传统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阐释其主题
政治演说是政治家在公众场合对国内外事务表明立场和观点的重要手段,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作为一种独特的体裁,政治演说谋篇布局严谨,语言极富感染力,受到国内外社会学家、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末,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汉斯·弗米尔提出了目的论。弗米尔认为翻译是人类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而非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他把翻译定义为“在目
虽然美国著名女性作家薇拉·凯瑟和澳大利亚著名女性作家亨利·汉德尔·理查森来自不同的国家,但她们的作品《啊,拓荒者!》与《智慧的获得》都描述了少女成长的过程。凯瑟的拓荒
保罗·司各特是一位20世纪非常重要的涉印题材英国小说家。他一生出版了13部长篇小说,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到印度。《眷恋》发表于1977年,并于当年获得了英国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
左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作家,被誉为黑人女性文学之母,在黑人文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其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作《他们眼望上苍》讲述了黑人女性珍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诗经》当中的叙事诗数量并不算很多,大部分的诗为抒情诗,生动的展现出当时人民关注现实,拥有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和积极
萨姆·谢泼德被奉为美国大众文化偶像,不仅在于其可以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各个公众角色——好莱坞明星、电影导演和编剧、不羁的摇滚乐手和温情的浪漫诗人之间,更因其创作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