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建筑”——源与自然的建筑观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2008b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总体上阐述建筑和自然的关系。研究的出发点主要从历史上的有机建筑开始,但不是把研究的方向集中到有机建筑的风格中,而是从有机建筑的“环境”和“伟大智力”出发,来揭示建筑、自然和本性之间的关系,以助于思考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建筑和人性的关系。一位英国建筑师塞谬尔·哈金斯在他写的艺术《建筑的进程与趋向》一书中写道:“我看风格的兴起和变化的全部历史,事事都在表明追求一种新风格的傻念头。我们对其本源稍有了解的每一种风格,都不是由意志的行动而产生的,也不是由某些人发明出一种新风格;而是自发的,来自环境的,由某些伟大的政治、智力或宗教革命所引起的”。
其他文献
一般对建筑及组群形态的研究和评价均停留在美学、心理学、传统几何学等领域内,本文提出以分形科学的新视角,并与美学、心理学和传统几何学相结合及比较的方法,对建筑及组群形态
学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扩招,一部分高校原有的图书馆已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很多高校都在扩建或新建图书馆。但是,很多新建的图书馆项目都失去了其应有的自身特色,变成了
本文对社区规划模式进行了研究。文章采取描述型和指导型向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社区规划实例进行论证,其中包括我国的居住小区和国内外的新城市主义社区。从城市形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城市人口不断集聚,城市空间规模不断扩大,加之交通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小汽车普及,使得城市交通的指向性、相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广大乡村的发展方向何在?如何正确理解当前国家所倡导的城乡统筹发展政策?又如何在规划领域中真正落实城乡统筹的发展政策? 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在
嘉庚建筑,是二十世纪初至六十年代,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投资并亲自主持建设的集美学村与厦门大学的校舍建筑。以其建筑的中西合璧,具有浓郁的闽南地域特点,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具
截至2013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达到53.75%,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60%。城市化的飞速发展,给城市的能源消耗与环境质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
该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二章)是对遗址博物馆的相关概念和近期的发展状况的概括性研究,并对世界范围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博物馆学,尤其是上
工业革命在总体上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设计、建造和使用建筑是随着工业材料、工艺和技术的产业变化而变化的,而其中汽车已经成为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表现。因此,本文主张跳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他倾资办学,亲自主持集美学村、厦门大学两校的校舍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批中西交融、别具一格的建筑。陈嘉庚旅居海外,书信作为互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