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温带灌木的植物功能性状研究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sam45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功能性状是植物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对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策略及内部不同功能之间权衡策略的体现。研究植物功能性状,有助于确定植物控制功能性状的内在机制以及性状间的比例(scaling)关系,进而可以依据植物功能性状的改变来预测生态系统功能或过程的变化。本文基于对内蒙古自治区155个地点、67种灌木(包括3种半灌木)的野外调查及室内测量,分析了植物高度(H)、丛幅(WCC)、叶面积(LA)、叶厚度(LT)、茎组织密度(STD)、叶干物质含量(LDMC)、比叶面积(SLA)、叶碳含量(LC)、叶氮含量(LN)和叶片碳氮比(C:N)10种功能性状的相互关联、在不同生境间的差异以及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同时还重点探讨了广布类型灌木虎榛子和锦鸡儿属功能性状的特征及功能性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10种植物功能性状的种内变异小于种间变异,其中LC无论在种间水平还是种内水平,变异程度都非常小,是植物较为稳定的性状。2.山地灌木的H、LA、SLA、C:N显著高于草地灌木和荒漠灌木,草地灌木的WCC、LN显著高于荒漠灌木和山地灌木,荒漠灌木的STD、LT显著高于草地灌木和山地灌木,而LDMC、SLA、LN显著低于草地灌木和山地灌木。3.有5对性状的相关关系在整体水平上、不同生境的灌木中存在一致性,即H与WCC呈显著正相关,与STD显著负相关;C:N与LDMC呈显著正相关,与LN呈显著负相关;LT与SLA呈显著负相关。4.环境与植物种间差异共同影响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在去除种间差异对性状的影响后,环境是导致部分性状变异的最主要原因。5.植物的H、STD、SLA、LC与年平均降水量(MAP)的关系在大尺度上、不同生境中、同属植物和同种植物中具有一致性,即MAP与植物H、SLA、L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ST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以上结果反映了干旱、半干旱的内蒙古地区,灌木的叶、茎等功能植物功能性状受环境因子(尤其是气候因子)的强烈影响,而植物种间性状存在的明显差异,同时潜在影响着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此外,植物种间的巨大差异也反映出系统发育对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以道地药材怀地黄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了重茬地黄与头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差异;采用GC-MS分析法,鉴定了XAD-4吸附树脂提取的地黄种植前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种类;采用HPLC检测了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中的四种酚酸的含量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重茬地黄与头茬地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差异巨大,头茬地黄地上部分健壮,块根正常膨大,须根少,重茬地上部分弱小,块根不能正常膨大,须根多;
钙和电压激活的大电导钾离子通道(Maxik 通道,又名BK通道)广泛地存在于可兴奋细胞,特别是神经系统中,具有调节胞内钙浓度和膜电位等重要生理功能。目前,人们对电压依赖的钾离子通道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基因间相互作用、代谢调控网络的需求日益迫切,另一方面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冗余却大量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同时敲除多
为了解决番茄灰霉病问题,采集淄博市感染灰霉病的大棚蔬菜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到6株拮抗细菌菌株B-01、B-02、B-03、B-04、B-06、B-07。拮抗试验结果表明6个菌株均具
本试验运用比较生理学方法,以抗小黑点病不同的大白菜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形态对大白菜小黑点病和抗病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及同一氮素形态不同氮素用量下,大白菜抗、感
全球气候暖干化趋势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更加强烈。同时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压力导致流域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地表过程的基本参数之一,对土壤水分的精准监测,一直以来是定量遥感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基于传统的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植被指数等方法均存在非直接获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