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并且随着当前社会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度和改变强度不断的增大,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就是人类改造自然的重要的直观表现之一。研究土地利用的变化对于更加合理的优化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和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临淄区作为工业强市的市辖区,其内工业发达,自然资源丰富。工业的扩张过程中,对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加之不合理的传统耕作,导致了土地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生态安全问题若不能合理解决,不仅会对社会经济带来损失,还将会对区域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为此,本研究基于临淄区2008年、2012年和2018年三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充分运用GIS技术,利用ArcGis、Erdas、ENVI等地理信息软件对临淄区2008-2018年这10年期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景观演变、以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临淄区2008-2018年这10年间的土地利用类型都是耕地最大,建设用地次之。在这期间,草地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面积减小。并且,耕地减少的面积最大,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最多。(2)在2008年到2012年,草地增加的面积来自于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最主要来自于耕地;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来自于耕地、林地和其他用地,最主要来自于耕地。2012年到2018年,草地增加的面积来自于耕地和林地,来自林地的部分更多;建设用地增加的面积来自于耕地、林地、水域和其他用地,最主要来自于耕地。(3)临淄区2008年到2018年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不断增加,土地利用正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具体表现为,对林地和耕地的开发不断加强,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增加。土地利用的重心由耕地移向建设用地和草地。(4)临淄区2008年到2018年的景观类型格局演变中,建设用地的斑块形状复杂度和景观破碎度增加,草地、耕地等其他五个类型的斑块形状复杂度和景观破碎度减小;草地和建设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减小,林地、耕地、水域和其他用地的景观分离度增加。同时,从景观总体水平演变分析,临淄区2008年到20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增加。(5)临淄区2008年到2018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水域为生态高敏感度类型,林地为中敏感度,草地为低敏感度,建设用地和其他用地不敏感。并且在这十年期间,临淄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逐年下降,说明这10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临淄区的总体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消极影响。(6)对临淄区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因子在不同时间段存在一定差异:在2008-2012年,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耕地转换为草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在2012-2018年,草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子,建设用地转换为耕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子。(7)2008-2018年期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导致临淄区高风险、较高风险和较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增加,而中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面积不断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