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及安全感的相关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幸福感,是从人的发展角度理解与诠释幸福,强调了人的潜能实现与人的发展。中学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因此,研究中学教师的心理幸福感,对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意义。考察心理幸福感的相关研究不难发现,社会支持与安全感对它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领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现状,以及探讨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一方面可以充实心理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为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本研究抽取石家庄市内15所中学476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Zimet等编制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丛中、安莉娟编制安全感量表三个量表为调查工具。  研究结果表明:  1中学教师心理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在自主性上差异显著,男教师高于女教师。  2不同收入的中学教师在自主性、生活目标、自我接纳、家庭外支持、社会支持总分、确定控制、安全感总分上收入差异显著,月收入1500元以上的中学教师的得分显著高于月收入1000元以下的中学教师。  3不同类型学校中学教师在心理幸福感、社会支持和安全感及其各个因子上学校差异均不显著。  4领悟社会支持、安全感与心理幸福感各维度呈显著正相关。  5以家庭内部支持、家庭外部支持、人际安全、确定控制为自变量,心理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四个自变量均进入回归方程,对心理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其中以人际安全的预测力最佳。
其他文献
学位
乡村教师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乡村的教育质量问题,优良的乡村教育师资既是促进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性要素,也是均衡发展的结果性标志。  我国乡村教师政策经历了1978-199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表明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和可喜可贺的成就。但是,区域间、城乡间的差距却逐渐拉大,基础教育在不同城市、不同人群、
随着全球教育改革热潮的到来,教师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对象,他们无论在工作压力,还是社会负担方面,都非常沉重。况且,与国外教师相比,国内教师还面临着竞岗竞聘的生存挑战,以至教师的
本研究关注CMC(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条件下群体成员的性别定型唤起,以及这种性别定型对群体决策的影响,包括定型威胁和定型下的社会闲混和补偿,及其相应的期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