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80管线钢硝酸盐还原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腐蚀行为与机理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fstjq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土壤中广泛存在的硝酸盐还原菌Bacilluslicheniformis为对象,研究了其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首先,应用电化学测试、失重试验以及形貌与成分分析技术研究了中性土壤模拟液中X80钢在B.licheniformis一个生长周期内的腐蚀行为规律与演变过程;其次,通过将碳饥饿条件与氧化还原荧光探针相结合,设计了一种新颖的胞外电子传递检测方法,同时辅以失重试验与电化学测试,从生物能量学的角度对X80钢B.licheniformis腐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再次,应用电化学测试与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结合失重试验,探究了 B.licheniformis从X80钢表面获取电子的具体路径,并对其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最后,通过将聚焦离子束刻蚀制样技术与高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相结合,同时辅以二次离子质谱,对X80钢与B.licheniformis的界面进行微纳米分析,从结构与成分的角度阐明了二者的相互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将碳饥饿条件与氧化还原荧光探针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生物能量学的胞外电子传递检测新方法,直观地证实B.licheniformis能够从X80钢中获取电子用于胞内呼吸,为微生物腐蚀的生物能量学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对于细菌分泌物导致的介质酸化,从钢到细菌的电子传递在加速腐蚀的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适当的碳饥饿能够引发更为严重的腐蚀。(2)B.licheniformis可通过三条路径从X80钢表面获取电子:一、通过细胞色素直接接受电子。B.licheniformis表面(或近表面)存在P450和c553两种细胞色素,二者可将电子从钢表面传递到胞内为细菌代谢提供能量或短暂存储电子以备细菌后续使用,其氧化还原电位为-0.2~0.2 V vs.SCE;二、通过细胞色素与黄素结合直接接受电子。B.licheniformis可分泌痕量核黄素,其可作为辅酶因子与细菌表面的细胞色素结合,辅助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电位约为-0.28 V vs.SCE;三、通过黄素扩散间接接受电子。提高介质中的黄素含量,会进一步增加与细胞色素结合的数量。随着细胞色素结合位点趋于饱和,剩下的黄素主要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其可通过扩散实现间接电子传递,氧化还原电位约为-0.45 V vs.SCE。其中,与细菌表面细胞色素相结合的黄素在辅助电子传递的过程中生成半醌,而介质中游离的黄素则可从钢表面接受电子生成氢醌。开路电位下,相对与细胞色素结合的黄素,游离的黄素反应速率常数更大,更容易从钢表面得到电子。当介质中游离的黄素浓度足以克服传质过程的影响时,能有效加快B.licheniformis对X80钢的腐蚀速率。(3)在腐蚀环境中,B.licheniformis与X80钢表面的相互作用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生物矿化作用导致细菌表面形成鞘壳以及胞外聚合物、铁的(氢)氧化物、硫化物等在钢表面的快速沉积,细菌很难与钢基底直接接触。另一方面,鞘壳和沉积层虽然在空间上阻隔了细菌与钢基底,但其导电性与渗透性为电子传输与载体扩散提供了可能,使得细菌仍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钢表面获取电子。(4)浸泡初期B.licheniformis主要通过两方面的作用加速X80钢腐蚀:一、细菌催化的硝酸盐还原反应;二、(局部)酸化效应。其中,酸化可以抑制钢表面的钝化过程,诱发点蚀;而细菌催化的硝酸盐还原反应则能够从钢中获取电子,起到阴极去极化的效果。二者共同作用加速基底腐蚀。(5)细菌矿化作用生成的磷酸铁盐可起到缓蚀作用,致使钢的腐蚀速率在浸泡约一周后显著下降。B.licheniformis自身虽然不能从二价铁中获取电子,但其在碳饥饿条件下的代谢产物亚硝酸根可将之氧化,生成磷酸铁盐裹覆在钢表面,使其受到保护,减缓腐蚀。
其他文献
建筑施工过程环节众多,错综复杂,安全隐患往往埋藏其中,在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如果任何一个安全监督管理程序不符合安全规范,都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对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点,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对策。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3a(FOXO3a)对前列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LNCaP、DUl45、PC-3中FOXO3a表达水平,选择FOXO3a表达最低的前列腺癌细胞系转染pcDNA-FOXO3a、pcDNA-NC构建FOXO3a过表达细胞系(pc-FOXO3a)和阴性对照(
金属材料与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系密切,已经成为日常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为了提升材料的综合性能,需要对材料进行强化处理。弥散强化通过在基体中加入或生成硬质的第二相颗粒来强化材料。强化颗粒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有效钉扎晶界,阻碍位错运动,抑制晶粒长大,使材料具有良好的室温高温强度。本文围绕氧化物颗粒在制备和焊接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了氧化物颗粒对微观组织演变和力学性能的贡献。论
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兼具不锈钢的耐热耐腐蚀与美观性和碳钢的性价比优势,因而在石油化工、食品餐饮、交通运输、兵器等行业以及电梯、防盗门、金属装饰、五金器具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热轧复合已经成为制备不锈钢/碳钢金属层合板带的主要方法,但对于其轧制复合机理的认识仍是多种解释假说并存,尚不完善。其次,能否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实现不锈钢/碳钢层合板带温轧复合甚至冷轧复合,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304不锈
传统钴基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热腐蚀和抗热疲劳性能,但它的高温强度比不过依靠γ’-Ni3Al沉淀强化的镍基高温合金,从而限制了其在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热端部件上的进一步应用。然而,现有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使用温度已接近合金的熔点,要继续提高其使用温度非常困难。近年来,在Co-Al-W三元体系中发现的γ’-Co3(Al,W)为新型钴基高温合金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Co的熔点比Ni高40℃,新型钴基高温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的建筑业中取得了惊人的突破,社会各界建筑物标准的要求也在增加。在此过程中,建设工程只有安全文明施工,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建设工程的稳定运行。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建设项目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TiAl合金具有低密度、高强度、优异的阻燃能力、优良的抗蠕变性能和抗疲劳性能等优点,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最具竞争力的轻质结构材料之一。但TiAl合金热变形能力差,室温塑性低以及在750℃以上时抗氧化性能不足等制约了该合金的实际工程化应用。本文通过添加β相稳定元素(Mo)制备出高温时含一定量bcc结构β相的TiAl合金,提高了其热变形能力,同时通过循环热处理除去β相在低温时的有序B2相,改善了其服役
近年来,大自旋系统的磁性是量子多体系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固体材料中的大自旋通常由原子中未配对的电子通过洪特规则耦合形成,另外一个可以实现和模拟大自旋的是光晶格中的超冷原子系统。一些固体电子材料中的强关联效应,例如巡游铁磁性、Mott转变等,在大自旋冷原子系统中很快被重新关注和深入研究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在大自旋系统中重新审视和深入研究了 Anderson磁性杂质和Heisenbe
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二维材料因其高迁移率、高电导率等优异性质而备受人们关注。二维材料可薄至原子级,是高集成、高性能和低能耗的下一代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有望替代硅基半导体材料。自旋电子学以实现高效、快速和低能耗地产生、操作和探测自旋为目标。伴随着外尔半金属,过渡金属硫化物(TMDC)等一系列新型二维材料的相继发现,许多新奇的物理性质也被陆续报道,范德华异质结这一崭新的物理模型也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同时兼具
Al-Cr-Fe-Si合金系是一个极具特色的十次准晶形成体系,其晶体结构上的特点跟广泛研究的Al-Co-Ni等十次准晶系完全不同。已有研究指出Al-Cr-Fe-Si合金系中存在新型十次准晶、多种复杂准晶近似相以及一类同时具有传统晶体材料的周期平移对称性和准晶体的准周期性的新型固体物态。然而对该合金系中大单胞复杂准晶近似相及相关的结构缺陷的详细研究,特别是原子级别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对准晶近似相结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