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中国的高等学校中基本得以确立。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的高等学校中,有了以教育学为专业的教授。近代是中国教育学科发展史上很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授的职业行为对推动学科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这一时期教育学科教授的职业行为,无疑对教育学科今后的发展有一定启示作用,对从事教育学研究的学者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论文遵循“以史为鉴”的原则,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典型个案研究法,就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的职业行为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第一章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缘由与教育学教授相关的研究成果;对教育学、教授、职业行为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确定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教学活动分析。主要从讲授课程和编写教材讲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一时期教育学教授无论是讲授的课程还是编写的教材讲义,门类都相当广泛,涉及了教育学科的方方面面。第三章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科研活动分析。一是译介国外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通过翻译国外的教育学著作,在教育刊物上发表介绍文章和邀请西方教育学家来华讲学等方式,把当时世界范围内较为流行的教育理论和思潮都介绍到国内,令人耳目一新。二是创立中国的教育理论。教育学科教授在对国外教育理论和思潮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提出适合国情的新理论。以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为例。三是创办教育学术团体。教育学科教授借助这一平台,研究相关的教育理论问题、实践自己的教育主张。第四章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服务社会活动分析。一是服务中小学教学实践活动。主要以俞子夷推广设计教学法为例。二是服务社会教育实践活动。主要以俞庆棠的民众教育实践活动和陶行知的“工学团”实践活动为例。第五章余论。分析了学科性质对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的影响以及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对学科发展的影响。教育学科兼具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性质决定了教育学科的教授不仅致力于教育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教育教学实践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格外关注。这对于今天教育学的发展不无启示。中国近代教育学科教授职业行为推动了分支学科的建立,促进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形成;推动中国教育学科科学化;使中国近代教育学科紧随世界教育学发展趋势的同时努力使之中国化。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我国中小企业板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管理层与公司价值之间关系的实证结果主要分为:管理层持股与公司价值存在正相关关
进入二十一世纪伊始,中国就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迄今为止已有8年多,加入WTO是一柄双刃剑,既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应对WTO带给我国的挑战
“宗教”一词的定义,在西方宗教学理论中有几百种不同的版本,但本文所指的“宗教”,仅考虑中国语境,即指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和中国化了的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凭借葛洪、陆
民族高校是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而创立的社会主义新型高等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而民族高校研究生又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关
本文从探究仪式含义作为文章的出发点,在第一章阐明仪式的概念。首先对“仪式”进行词源学探究和分析,并在仪式定义综述的基础上给仪式下定义,认为仪式是由一系列象征符号聚合而
中国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许多经典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史的宝贵财富,值得珍惜。然而,今天的人们关于这些经典战争作品的记忆已经逐渐淡漠,而新的具有时代思考价值的作品却迟迟
<正>(一)引言决策是组织中最为复杂和最具有政治色彩的活动,也是组织中最为重要的活动。虽然最基本的政策都是由选举的官员作出,但是行政人员关于项目实施、人员管理和预算分
以农地适度规模经营为目的的农地流转能否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让人顾虑。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为数据分析对象,通过线性回归模型、SLM、SEM选择,对6个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
大学既是学术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双重属性给大学管理带来难度。对大学管理既不能完全按照学术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行,也不能完全按照科层管理组织的理念来管理。实行“教授治学
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巨大挑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需要进行深刻的变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理念,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