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树立底线思维、强化底线意识。底线思维是一种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设定最低目标进而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它具有预见性、辩证性和积极性等基本特征。同时,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关照现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和军事等多个领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要求。习近平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树立底线思维、强化底线意识。底线思维是一种估算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设定最低目标进而争取最好结果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它具有预见性、辩证性和积极性等基本特征。同时,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重要论述关照现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外交和军事等多个领域,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要求。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的相关论述有着丰富的理论渊源,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作为基础的。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石。底线思维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继承;是对认识论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事求是原理的遵循;是对唯物史观中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群众史观的延续。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文化底蕴。忧患意识是底线思维预测性的发端;未雨绸缪是底线思维防范性的起点;道德底线是底线思维约束性的前身;躬身实干是底线思维务实性的根源。最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治国理念中的底线意识是习近平关于底线思维重要论述的理论先导。如强调做好应对困难的准备、坚持客观分析实际情况并主动有为的工作方法;如强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坚持“三个有利于”的评判标准;如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都蕴含了丰富的底线意识。总之,底线思维的提出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要求,它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治国理念中底线意识的继承,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并进行了具有时代性的丰富和发展。
其他文献
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协同发展是提高思政课建设质量的内在逻辑,但由于民办高校本科教育起步较晚,党建工作对思政课建设的引领力相对薄弱,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因此,加强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可从推进党建与师资队伍协同入手巩固人才基础,推进党建与教学工作协同入手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进党建与科研工作协同入手强化学术支撑,推进党建与思政课育人工作协同提高思政课质量。
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是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重要载体。本文系统性回顾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相关研究,从“党政同责”、政府监管、市场主体、社会共治等四个治理主体,构建生产规范、产业转型升级等27个评价指标的治理标准,利用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了浙江省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情况。结果表明:采用暗查暗访、现场检查、体系评估、示范引领答辩等形式,按照一定的评价流程、评价标准的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是实现食品安全现代化目标
“组织起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农治思想之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组织起来”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农村善治、供给基础性保障四个方面。新时代乡村振兴强调“组织起来”,主要是因为这是探索具有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可以帮助人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也是反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治道路的结果。新时代实施乡村振
近年来,商业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商业环境以取得长远的竞争优势变成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梳理企业界现有的各种新兴的组织模式探索,企业需要一种兼具规模性和演化能力的组织形态,平台型组织正是基于上述背景和需求所提出的。现有研究对平台型组织的研究多从产业经济学、战略和商业模式视角进行分析,基于组织视角的研究较为零散,对于平台型组织在组织视角下的结构和机制等研究还很不充分,尤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生存与发展愈发困难。企业战略是企业为追求长远发展而对自身拥有的一切资源进行协调配置的一系列决策。战略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战略规划合理,企业发展将蒸蒸日上。然而,若企业战略与其所处行业中的发展地位不相符,则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通常情况下,在每个行业中,会逐渐建立一套常规战略。如果企业遵循这种战略,一般也将获得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
<正>金风送爽,岁物丰成。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高瞻远瞩、总揽全局、主题鲜明、催人奋进,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报告,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必将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