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翻译研究出现了“文化转向”,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不再关注译文和原文的对等,而是采用描述性的研究方法对译作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译作对目的语文化的影响进行分析。文化学派的学者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重写,也是一种文化操纵,所有的翻译都意味着处于某种目的而对原文某种程度上的操纵。比利时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Andre Lefevere)是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操纵翻译活动的三个要素: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将翻译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进行审视,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文中心”转入“译文中心”,因而对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林纾是晚清时期最负盛名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中国翻译史上最为独特的一位翻译家。他不懂任何外语,却通过笔录他人口述的方式翻译了180多部外国文学作品。他的译作以小说为主,他的这些翻译小说被后人称为“林译小说”。林译小说虽然充满了对原著的增添、删节和改写,但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在以原文为中心的传统翻译观盛行时期,很难对林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客观全面的研究。而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的出现,则为客观地研究创造性叛逆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即以此视角探讨林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中西传统的翻译忠实观、实践中的叛逆性翻译,从而引出创造性叛逆的概念、产生原因及表现形式,最后对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操纵理论的主要内容及相关概念。第三章则是本文的重点,作者介绍了林纾在翻译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了晚清时期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列举出林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的实例,并运用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分析了林纾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是如何操纵他的翻译活动的。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林译小说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分析,为全面公正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提供了佐证。而作为一种描述性的翻译理论,操纵理论可以为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