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模式主要有三种:条件主导、需求主导、目标主导。需求主导模式是以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为主导的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基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的多义性,当前对需求主导模式却存在着三种误解:一、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等同于学生兴趣;二、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等同于考试重点;三、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等同于眼前需要。根据需求内容,参照学生生理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本文试图从社交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完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面探究需求主导模式的价值取向。在实施路径上主要采用以下方式:一、以成绩为外因诱导;二、以兴趣为内在动力;三、以个性发展为目标导向。相对条件主导和目标主导两种模式而言,需求主导模式更符合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科学发展规律,增强教育活力。但是由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采用需求主导模式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极其有限,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生需求与学校资源的矛盾,二是学生需求与教师素养的矛盾,三是学生需求与学生素养的矛盾。虽然需求主导模式最能反映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质,但一线教师对其操作程序却不是很清楚。本文将结合来凤县高级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案例,论述需求主导模式的开发流程:分析学生——分析资源与限制——制定目标——编制方案——课程评价与修订。需求主导模式最为关注的是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时必须全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来凤县高级中学所开发的语文校本课程——优美的汉字,只能算是需求主导模式的一个雏形,尚需完善。通过对该案例的剖析,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采用需求主导模式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有以下两个方面需要注意:一、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学生而异;二、以需求为主导,综合考虑学校资源、培养目标。同时,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它的最终发展方向应是以校本课程凸显学校特色,进而推动国家课程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