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一汉族人群iNOS G-954C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及其与sepsis宿主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iNOS G-954C基因多态性分布及其与sepsis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分析方法,于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9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综合ICU收集sepsis病例104例,同时设立健康对照100例,应用PCR-RLFP方法检测iNOS G-954C的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对sepsis的易感性。
结果:所有sepsis患者以及健康志愿者iNOS G-954C基因型均为iNOS-954 GG,未发现iNOS-954 GC以及iNOS-954 CC基因型,对PCR产物测序并经对扩增片段测序得到进一步证实。
结论:汉族人群中未发现iNOS G-954C基因多态性存在,结果需扩大研究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实验二汉族人群eNOS基因多态性与sepsis/septic shock宿主反应性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汉族人群中eNOS T-786C、G894T基因多态性与宿主对感染的反应性及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在北京9家三级甲等教学医院综合ICU随机收集sepsis病例110例,并设立健康对照127例,应用PCR-SSCP及PCR-RLFP方法检测eNOS T-786C、G894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同时,收集sepsis患者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疾病诊断、APACHE II、SAPS II、MODS评分、是否发生septic shock、sepsis至septic shock发生的时间、休克持续时间、预后、7天及28天死亡情况等,分析不同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对sepsis、septic shock易感性,以及与septic shock持续时间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健康人和sepsis患者-786C、894T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9% vs.18.35%、11.2% vs.7%,P>0.05);健康人-786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6.20%、23.8%、0%,sepsis患者为66%、31.1%、2.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894GG、G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8.6%、20.4%、1%,sepsis患者为86%、14%、O%,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别为-786TT、TC、CC的sepsis患者,入ICU APACHE II、SAPS II、MOD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septic shock的发生率分别为72.9%、69%、66.7%,septic shock持续时间分别为(11.93±15.59)d、(10.80±12.48)d、(31.50±38.89)d,7天死亡率为3.4%、3.4%、0%,28天死亡率为16.4%、10.3%、0%,总死亡率为61%、62.1%、66.7%,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别为894GG、GT的sepsis患者,入ICU APACHE II、SAPS II、MODS评分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septic shock发生率分别为70.4%、80%,septic shock持续时间分别为(12.32±16.31)d、(11.19±10.86)d,7天死亡率为2.5%、10%,28天死亡率为14.3%、10%,总死亡率为63%、50%,T等位基因携带者septic shock发生率高于不携带者,但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86CC+894GG型患者septic shock发生率、28天死亡率低于-786TT+894GG型(66.7% vs,73.1%、0% vs.16.3%);-786TT+894GT/-786TC+894GT型患者septic shock发生率高于-786TT+894GG/-786T℃+894GG型(83.8% vs.73.1%、75%vs.70.8%),但组间比较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NOS T-786C、G894T基因多态性与sepsis/septic shock易感性、septic shock持续时间及预后无显著相关性,这一阴性结果需扩大样本量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