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团的恒星形成性质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_t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星族演化模型的不断完善,星系中的恒星形成率的测量精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对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的研究已成为当代河外天体物理学的热门研究领域。通过研究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及其随环境变化的规律,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了解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处于并合中的星系团A2255正好被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巡天覆盖。在本论文中,我们选出了该星系团的184个成员星系,对它们的恒星形成性质进行研究。Bfinchmann等人曾经对SDSS观测的2×10<5>个星系的恒星质量、恒星形成率、发射线流量和金属丰度等参量进行过大样本研究。利用SDSS提供的图像、光谱和测光数据,我们对这些成员星系进行形态分类,发现星系光谱在4000 A 处的跃变程度在区分星系类型时非常有效。不同形态的星系表现出不同的恒星形成性质,其恒星形成活动随投影距离的变化趋势遵循相反的规律:早型星系在靠近星系团中心时,恒星形成活动有受到抑制的迹象,而晚型星系越靠近星系团中心越表现出活跃的恒星形成活动。 为了研究A2255中星系的恒星形成性质是一种普遍存在还是只在某一特定动力学演化阶段中存在,我们根据Oegerle提供的Abell cD星系团表,选出了与A2255相比处于不同动力学演化阶段、只有一个中心cD星系、代表星系团维里化晚期的三个cD星系团A1767、A1809、A2670进行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演化阶段的星系团所表现出来的星系恒星形成性质有所不同。在这三个cD星系团中心附近的致密环境下,晚型成员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是受到抑制的。我们认为,是A2255中子团的并合历史导致了星系团中星系与星系之间的碰撞概率增加,从而使团中心附近的晚型星系的恒星形成活动增加了。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修正Friedmann方程的Cardassian宇宙学模型与宇宙加速膨胀间的关系,将Cardassian模型中的标量场势能项以双指数势形式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发现,不藉由引入暗能
近年来,由于新药物资源的寻找与开发,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中药多糖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中医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化的动物模型的复制对于探明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药多糖研究及其应用出发,对中药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分析方法、活性研究以及临床应用和中药动物模型的发展及其应用状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在前
  本文研究了活动星系核的发射线区域的物理特征,主要包括发射线区域的速度结构,以及发射线区域的物理参量和中心黑洞之间的关系。对活动星系核的宽发射线区域的特征进行了研
钛酸钡(BaTiO3)是一种具有钙钛矿(ABO3)结构的介电材料,在电子器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纯净的钛酸钡具有较高的室温电阻率,但是适量的掺杂物可以将提高电阻率。经过适当的掺杂的钛酸
喷流结构普遍存在于活动星系核尤其是射电星系和类星体当中。喷流作为星系核心附近喷射出的定向、狭长、准直、高速运动的物质流,是中心母体向外围射电瓣或射电热斑输运物质、
玻色子星是标量场在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星体。标量粒子由于海森伯不确定原理产生的压力而与引力相平衡,使玻色子星在理论上得以成立。由于Higgs玻色子的发现,人们确信自然界中确
本文利用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结合目前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研究不同类型星系的空间分布和速度分布的统计性质。全文分为七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