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爆轰波的反射和衍射现象研究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zmao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轰波的反射和衍射过程是爆轰波研究的基本问题,爆轰波在很多复杂管道内的传播问题都可以归因于反射和衍射。相关的研究可以为爆轰波的应用,包括工业可燃气体爆炸的预防,爆轰推进系统的设计和新型武器的开发等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依据,在天然气工业,航空航天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由于爆轰波的传播问题具有强非线性,多尺度和物理化学强耦合等特性,对其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困难。本文对这些基本的爆轰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特别是其内在的动力学机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建立了描述非线性爆轰动力力学的控制方程组和化学反应模型,包括多组分基元反应模型,一阶段和两阶段反应模型。对于反应欧拉方程,采用五阶精度的WENO格式对空间对流项进行离散,对时间项采用三阶精度的TVD Runge-Kutta方法进行处理。同时针对多组分反应欧拉方程的刚性,除了采用传统的时间算子分裂方法进行处理,重点改进了附加Runge-Kutta方法来处理刚性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并行高精度有限差分程序。除此之外,改进了自适应网格有限体积程序AMROC,使之能够耦合两阶段反应模型。(2)应用高精度WENO格式和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ZND爆轰波的楔面反射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特征尺度,ZND爆轰波的马赫反射过程整体上不存在自相似性。但是从马赫反射的三波点轨迹线来看,在楔面顶点附近,早期爆轰波马赫反射过程近似于激波的马赫反射,即冷冻极限(frozen limit);在远场,马赫反射过程渐进的趋向于自相似,这符合化学平衡极限(Equilibrium limit)。马赫杆过驱度的变化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印证了上述结论。ZND爆轰波楔面反射的极限楔角与激波楔面反射的极限楔角一致,可以用无反应的三激波理论来预测,而反应的三激波理论则过低的预测了ZND爆轰波楔面反射的极限楔角。(3)采用网格自适应并行程序AMROC和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胞格爆轰波的马赫反射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试图澄清和解释其中的一些特定问题,包括胞格稳定性对爆轰波马赫反射的影响,爆轰波的渐进距离与其自身特征尺度的关系以及爆轰波马赫反射早期的发展形式等。为了能够得到爆轰波马赫反射在远场的渐进自相似性,数值计算中对马赫反射进行了很长距离的运算。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稳定胞格爆轰波而言,其马赫反射过程本质上与ZND爆轰波的马赫反射是一致的,胞格不稳定性只是造成了三波点轨迹线局部小振幅的波动。在楔面顶点附近,爆轰波的马赫反射过程被发现是自相似的,这是因为此时爆轰波马赫反射的马赫杆是强过驱动。在远场,爆轰波马赫反射的三波点轨迹线渐进的趋向于一条直线,这说明其重新获得了自相似性。(4)应用网格自适应并行程序AMROC和两步化学反应模型对胞格爆轰波的衍射进行了数值研究。这部分的研究侧重于在数值上定量测定爆轰波的临界管径,包括稳定爆轰波和不稳定爆轰波。同时为了区别稳定爆轰波和不稳定爆轰波在衍射作用下不同的传播机理,首次对其进行了三维近似数值研究。将三维圆柱坐标系下的爆轰波衍射问题简化为一个轴对称问题,这样可以将三维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只需要在二维反应欧拉方程的基础上添加几何源项即可。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对于稳定爆轰波而言,二维情况下的临界管径大约是13λ,而三维情况下的临界直径大约是25λ,这个数值几乎是二维临界管径的2倍。对于不稳定爆轰波,二维情况下的临界管径大约是4-5A。(5)采用显隐式的附加Runge-Kutta方法和加权本质无震荡WENO格式以及9组分48基元反应模型,对规则爆轰波在弯管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爆轰波在反射和衍射两种不同作用下的响应。爆轰波在光滑弯管中的传播过程受到衍射和反射的共同作用,上壁面的衍射使得爆轰胞格增大,下壁面的反射使该区域内胞格的尺寸减小。如果弯管段曲率半径很大,内侧的受稀疏作用的爆轰波不会熄爆,只是变弱;如果弯管段曲率半径很小,内侧的爆轰波在强稀疏波作用下会衰减,前导激波与反应区解耦,最终导致熄爆。同时对爆轰波在圆形弯管中的传播过程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两种不同的传播模式。
其他文献
压电陶瓷执行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响应快、功耗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精密定位技术中。但是压电陶瓷执行器存在的迟滞非线性会影响精密定位系统精度。为了提高基于压电陶瓷执行器精密定位系统的控制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论文重点围绕压电陶瓷执行器迟滞建模、补偿控制及振动分岔分析开展研究工作。首先,针对压电陶瓷执行器输出位移信号的相似性现象,开展时间序列相似性建模方法研究。从时间序列相似性的角度讨论了压电陶瓷执
一个量子系统所能演化的最快速度是多少?这是个涉及到量子物理的所有领域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决定了一个物理演化过程的最短持续时间。系统从一个量子态演化到可区分末态所需要的最短时间被定义为量子速度极限时间,它反应了系统所能演化的最快速度。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封闭系统,然而由于系统和环境的耦合不可避免,量子相干叠加性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从而导致退相干。因此,研究开放系统的量子速度极限问题,探讨提高量子系
量子系统作为量子信息处理的关键部分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量子系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消相干,这已经成为了构建可靠量子信息处理装置的主要障碍。因此,现实情况下一个量子系统将不得不被考虑为一个开放量子系统。在当前量子信息的发展中,对开放量子系统相关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首先,研究开放量子系统的动力学在理论上是必要的。其次,研究与其相关的若干量子信息问题在现实中是迫切
肿瘤免疫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周围的微小结构,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多种免疫治疗靶向的核心区域,其调控因素非常复杂。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存在促进免疫耐受和肿瘤免疫逃逸的多种调控机制,除免疫检查点分子上调、抗原提呈丢失等过程外,还包括免疫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免疫细胞的脂肪酸代谢是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关键代谢过程,受肿瘤细胞的信号调控和营养争夺影响可发生重编程,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调控规律是目前新兴的研
含铋层状结构Aurivillius化合物有其独特的晶体结构,组分可调节性较强,使材料具有潜在的、丰富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很多Aurivillius化合物具有高的居里温度和饱和极化强度,被视为一类重要的高温压电、铁电材料。但是,这类材料也有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高漏电限制其实际应用。至今,Aurivillius化合物的缺陷行为和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还需充分研究。本文研究了A位镧系元素(La,N
对于介观尺寸器件中散粒噪声的研究一直是十分活跃的科研领域,而且这一研究领域随着现代电子科技与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与人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越来越密切。近些年来,人们已经能够在实验室成功制备出多种介观器件,例如,量子点,量子线,铁磁-半导体-铁磁异质结,以及介观尺度的碳纳米管等。这些低维介观系统中产生的一系列新的现象和效应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关注。上世纪末,碳纳米管的发现与成功制备为纳米器件提供了新的材料,随
本文主要研究M-模糊化拟阵及其相关理论,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研究M-模糊化拟阵的刻画,以及几类特殊的M-模糊化拟阵.第二部分为第四章,主要讨论M-模糊化独立空间和Vel意义下的M-模糊化拟阵及其相关性质.第三部分是第五章,主要从范畴的角度讨论强M-模糊化拟阵和强M-模糊化独立空间.下面按章节叙述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本章是综述和预备知识.主要给出本文所需要的格论,模糊数
毫米波雷达在进行静态目标识别时存在目标丢失和信息缺失,识别效果较差。本文采用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方法来实现静态物体识别与跟踪。选取雷达检测目标的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作为观测量,使用高斯隐马尔科夫模型学习毫米波雷达检测结果的标签数据,获取目标相对距离、相对速度和目标状态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合高斯聚类方法与毫米波雷达数据实现对目标标签结果的预测,通过前向后向算法实现目标跟踪。结果表明,本文使用的模型能
本文主要研究图论中与偶因子存在性相关的一些问题,包括满足一定条件的爪存在的图中偶因子的存在性问题,迭代线图中2-因子和偶因子的存在性和分支个数问题,以及与生成迹、超欧拉性有关的禁用子图对问题.全文共分为六章.下面分章节具体叙述本文的主要工作.第一章概述图的2-因子、偶因子、超欧拉图以及无爪图理论的发展和国内外有关此类问题的研究现状,并简单介绍本论文的结构、研究内容和主要结果,以及一些符号和术语.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