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与《纽约时报》灾难报道中的转述语比较研究——以玉树地震报道为个案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uth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根据Geis关于新闻转述的理论模式和Bell关于转述动词的理论模式,建立起一个从转述方式、新闻来源、转述动词三个方面来分析新闻转述策略的理论框架,并从《中国日报》(以下简称《日报》)和《纽约时报》(以下简称《时报》)各采用15篇新闻报道作为语料,通过定量定性研究方法,对《日报》和《时报》2010年中国玉树地震相关报道的转述策略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论文研究问题包括:1)《日报》和《时报》在2010年玉树地震相关报道中的转述策略有何异同?2)这些异同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本研究主要发现为:1)就转述方式而言,《日报》直接引语多于间接引语,而《时报》则相反。《日报》的直接引语多于《时报》,而《时报》的间接引语多于《日报》。两者在涉及藏族喇嘛时,均只采用直接引语。而在涉及达赖喇嘛时,《日报》四个转述中只一个为直接引语,而《时报》20个转述中有19个直接引语。2)就新闻来源而言,除了有关达赖喇嘛的报道,《日报》均比《时报》提供更多的明确信息来源。两者的信息来源均以官员、官方机构为主要组成部分,且占较大比例。3)就情感动词而言,《日报》比《时报》采用更多的积极情感动词,而两者均极少采用消极情感动词。中性情感动词是两者均采用最多的动词类型,并均以“say”为最高频率动词。两者均倾向于采用共识动词,其使用情况区别不大,且两者均避免使用分歧动词。   文章对以上转述策略特征的可能原因进行了解释,并探讨了本研究的意义、启示及可能的后续研究。
其他文献
西尔维亚·普拉斯(1932—1963)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作家、普利策诗歌奖得主。她极具激情和张力的诗歌、她带有明显自传性质的小说《钟形罩》在世界文坛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克里斯蒂娜·乔治娜·罗塞蒂(Chrstina Georgina Rossetti)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著名的女诗人和拉裴尔前派的成员之一,她亦是英国文学史上颇具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息的宗教诗人和
在英语学习中,外语写作一直是中国学生的一个弱项。我国的外语教学在训练学生时习惯于将读与写分开训练,忽视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但是有研究发现读与写有效的结合更能有效地
在现代,执政者一般会通过公开演讲来实现某些政治目的,特别是当政府与民众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时,政治演讲在建立和维系两者的友好关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篇论文以卡梅
中外语言学家对隐喻这一话题已经研究多年了。传统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和语言现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新的理论,从此,隐喻被看做是认知的,并且
由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创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在航海遇险独自流落荒岛,面临绝境时以惊人的毅力同各种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