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Al<,2>O<,4>:Eu<'3+>(Tb<'3+>)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llm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溶胶-凝胶法制备了Eu3+掺杂ZnAl2O4发光粉、Tb3+掺杂ZnAl2O4发光粉、Eu3+掺杂ZnAl2O4发光薄膜。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粉末衍射(XRD)、荧光光谱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发光粉和发光薄膜的形貌、晶体结构、光致发光性能。对于高温固相反应法和溶胶—凝胶法制备的Zn1-xAl2O4:xEu3+发光粉。XRD结果表明,Eu3+掺杂浓度分别低于1 at.%和5 at.%时,能够形成纯相的ZnAl2O4。适当提高烧结温度能够改善溶胶—凝胶法Zn0.97Al2O4:0.03Eu3+样品的结晶质量,促进晶体颗粒尺寸增大。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Zn1-xAl2O4:xEu3+发光粉的激发谱随着Eu3+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高温固相法样品的激发谱由较强的电荷迁移带、基质吸收激发带和几个较弱的Eu3+的f-f本征激发峰组成,而溶胶—凝胶法样品的激发光谱由较强的电荷迁移带和几个较弱的Eu3+的f-f本征激发峰组成。溶胶—凝胶法制备样品为尺寸均匀的纳米颗粒,其发光强度普遍强于高温固相法样品。Zn1-xAl2O4:xEu3+的发射谱由常见的5D0—7FJ(J=0-4)跃迁发射构成;对于高温固相法样品,随着Eu3+掺杂浓度的提高,其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强,当掺杂浓度达到0.5%时,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对于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的Zn1-xAl2O4:xTb3+发光粉。XRD结果表明,Tb3+掺杂浓度不超过2 at.%时,能够形成纯相的ZnAl2O4。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Zn1-xAl2O4:xTb3+发光粉的激发谱随着Eu3+掺杂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其激发谱由Tb3+的4f8-4f75d1跃迁和基质激发峰组成。Zn1-xAl2O4:xTb3+发光粉的发射光谱由常见的5D4—7FJ(J=6,5,4,3)跃迁发射构成,随着Tb3+掺杂浓度的提高,其发光强度也逐渐增强,当掺杂浓度达到2%时,出现浓度猝灭现象。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n0.98Al2O4:0.02Eu3+发光薄膜,研究了镀膜工艺条件对薄膜质量的影响。找到了较好的工艺参数,获得了纯相的Zn0.98Al2O4:0.02Eu3+发光薄膜,薄膜激发谱由较强的O2-—Eu3+电荷迁移带和几个较弱的Eu3+的f-f本征激发峰组成。其发射谱属于4f-4f发射跃迁(5D0-7FJ, J=04),其中5D0-7F2能级跃迁占主导。
其他文献
近年来,由于中国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污水排放量急剧增加,造成了黑臭水体的大面积出现。本文以东北地区沈阳市5条典型黑臭水体作为研究对象,对黑臭水体的水质指标、营养物质的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运用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方法以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对黑臭水体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组成、来源、结构及腐殖化程度进行了表征,并且通过与卫星遥感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黑臭水体中溶解性有机物与表观和固有光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为有效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
简单金属间化合物MgB2自2001年起超导电性被发现至今,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其组织结构、超导原理、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的广泛兴趣。它具有较高的超导转变温度(Tc=39K)、高
冲压工艺设计是冲压产品开发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生产效率和模具的寿命.现代制造业的高速发展对冲压,特别是精冲工艺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在创
对离心项采用指数形式的近似,本文研究了具有Hellmann-改良Kratzer势的薛定谔方程的散射态问题,得到了归一化的散射态波函数和相应的散射相移,同时利用散射振幅解析性质获得
期刊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如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
新冠疫情影响着千家万户,为了早日战胜疫情,国家卫健委派出4.26万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我们选取了甘肃省肿瘤医院四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护士,倾听她们
期刊
本文以取向硅钢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晶体塑性理论和有限元法,探究取向硅钢冷轧织构演变规律。目的是从介观角度研究取向硅钢的冷轧变形行为,意义在于为取向硅钢冷轧织构的预测
近年来,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溴代阻燃剂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十分有限。有限的研究显示,其对环境具有潜在危害性。本文以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