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英国近代著名思想家,穆勒生活在工业革命以后的社会转型时期,正值欧洲多元社会思潮涌动激荡,他曾经对包括社会主义思潮在内的多种思想运动进行了高度关注和努力探索,但是,最终止步于社会主义大门外,给后人留下广阔的学理分析空间。当代中国大学生正处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型时期,同样面临多元社会思潮的影响,如何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现实问题,穆勒的经历成为镜鉴。因此,将穆勒趋近而未完全认同社会主义的心路历程作为典型个案,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一般过程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通过探究培育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几个关键环节,从而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构成,正文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论述穆勒受多元社会思潮影响并一度趋近社会主义的思想发展历程。首先,穆勒的思想发展经历了功利主义由笃信到超越的转变;其次,经历了自由主义由激进到调和的转变;最后,经历了社会主义由反对到趋近但终未完全认同的曲折变化。穆勒对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都做了研究,却未能真正走入社会主义的阵营。第二部分主要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层面来分析穆勒关注研究却未完全认同社会主义的原因。首先,从社会变迁的反思、社会主义思潮的盛行、妻子哈瑞特的启发来分析其在认知层面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其次,从父亲詹姆斯·穆勒的言传身教、游学与交友的经历、穆勒的个人情愫来分析其在情感层面对社会主义的背离;最后,从穆勒的“社会主义”存在空想性、穆勒的“社会主义”缺乏实施的条件性来分析其在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的断裂。第三部分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的一般过程出发,结合穆勒未完全认同社会主义的深层动因,思考穆勒的思想经历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镜鉴意义。首先,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主渠道作用、注重社会思潮的引导、强化辅导员的贴心指导来培育认知认同;其次,从重视家庭教育的功能、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引导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来培育情感认同;最后,通过在社会实践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条件来培育行为认同。以此帮助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自身的价值体系,终生信守践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